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近五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注:中国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当年进口同比增长7.3%,出口同比增长7.9%。
改革开放以来,低人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是中国经济竞争制胜的比较优势。由此,我们实现了“中国制造”的崛起,赢得了“世界工厂”的声誉。但这一格局不可能恒久不变,根据韩国等国的发展经验,低成本导向的加工贸易在一个地区的黄金发展周期,一般只有20年。如今,跨国公司的低端环节产能开始迁移转向更低成本的地区,高耗能、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制造”加快转型、再造优势迫在眉睫。
材料二:记者从2014光伏领袖峰会上了解到,2014年我国光伏产品预计出口量为1760万千瓦,出口总量渐趋平稳,但贸易保护主义仍虎视眈眈,光伏产品出口仍面临难题。根据这则新闻,高一学生小李认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存在很多困难,中国应退出经济全球化。
(1)表一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全面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评析小李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图2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二: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材料三:在发达国家,企业内工人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在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
(3)结合材料三,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阅读下列材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1)联系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201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按照成本、收益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考虑社会可承受能力,建立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机制,将资源所有者权益和生态环境损害等纳入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对自然垄断环节的价格监管,建立定价成本监审制度和价格调整机制,完善价格决策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全面推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
材料二: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格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材料一:2015年11月30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国博士后青年创新人才座谈会代表时强调30年来,在各方面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博士后制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博士后群体已成为国家创新型人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目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覆盖全部学科门类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广大博士后活跃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科学研究、产业升级一线,作出了独特贡献。博士后要与各地众创空间有机对接,让更多人拥有施展才华的平台。
材料二:2015年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部署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相关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办证多、办事难”问题,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服务,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着力培育更多高层次青年人才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分析国务院上述举措的依据。
《丝绸之路》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继《黄河之旅》后的又一文化旅行力作。这本《丝绸之路》是作者和朋友结伴从西安启程,经河西走廊至新疆,沿古代丝绸之路北线,从喀什出境到达巴基斯坦境内的伊斯兰堡的丝绸之路追溯之旅。作者在书中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丝绸之路画卷,随着行程的向前展开,丝路沿线风光——壮美的沙漠、长河、戈壁、高山,牵人思绪的佛龛、长城、石窟、古道、城堡和无数动人的历史传说一一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作者长期在中国大陆旅行,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书籍和游记,同时翻译了多部佛学经典古诗集,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体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