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组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先对实验作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没列完所有情况)
可能出现的现象 |
结论 |
① |
只含有C |
② |
含有C、CuO |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溢出、溶液呈浅绿色 |
|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一:将此粉末敞开放置在空气中灼烧完全,等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烧杯中 不溶物(填“有”或“无”),溶液呈 色。
实验二: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回答:
①烧杯中 不溶物(填“有”或“无”)。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 (写出化学式)。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 、 。
写出下列化学用语。
⑴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2个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3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硫的氧化物(其中硫元素显+6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空。
⑴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不带电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常用于化学的学习.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
归纳出实验室制取这两种气体反应的共同点(填序号).
A.需要加热 | B.需用催化剂 | C.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 D.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随时使反应停止或发生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__________(填序号,从A-E中选择);若用E和G组装一套气密好的装置来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小得多,原因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_____(填序号),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若用C和G组装一套气密好的装置来测定氧气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准确),其主要原因是.
[ (5)化学上可通过多种反应得到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例如:
① 氯化铵(固) + 氢氧化钙(固)氯化钙 + 氨气+ 水
② 碳酸氢铵(固)氨气+二氧化碳+水
结合以上实验装置完成下列填空(以下均填序号): 你选择上述反应作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选用上图中A~H的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采用的收集装置是F和H其中氨气应从________管导入(填a或b)F中,H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其中用倒置漏斗比直接用导管通入水中吸收氨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A.水的电解实验 B.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C.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1)A玻璃管①产生的气体能_____②中产生的气体是①和②中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_
(2)B实验如果实验数据小于21%,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
(3)C实验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文字表达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
(2)电解水 .
(3)铜丝在空气中灼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后发现瓶底炸裂可能原因是________.
(5)有水参加的化合反应 .
(6)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