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人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种遗传病患者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但该病可能遗传给后代 |
B.免疫系统一般不能识别自身的癌变细胞,故癌症发病率较高 |
C.糖尿病人因胰岛素缺乏造成糖原合成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高于常人 |
D.HIV破坏免疫系统后,病毒可侵入红细胞等细胞内进行增殖 |
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
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 |
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
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 |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线段表示静息电位,此时Na+ 内流 |
B.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 |
C.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
D.细胞膜内外K+与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
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
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和高尔基体等参与 |
B.由图中①⑤④构成一个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 |
C.突触后膜上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