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世界局部地区图”,一艘海轮从甲地出发驶往丁地。此时图中PQ线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据此完成各题。
当日,甲地与丁地相比:
| A.正午太阳高度小 | B.白昼时间长 |
| C.自转线速度小 | D.日出方位不同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山脉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 B.轮船经过乙处海峡时逆风逆水 |
| C.甲地和丁地气候类型相同 | D.丙地很适宜种植水稻 |
山东省某中学自2012年10月8日开始实行冬季作息时间表,并计划当昼长恢复到与此日等长时再重新实行原作息时间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按该计划重新使用原作息时间表的日期应该在2013年的()
| A.2月25日前后 | B.3月6日前后 |
| C.3月20日前后 | D.4月5日前后 |
两次作息时间调整的日期,出现的地理现象相同的是()
| A.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 B.地球公转速度 |
| C.正午太阳高度角 | D.日地距离远近 |
下图中,甲图示意世界某国主要城市分布,乙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主要城镇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城市(镇)分布及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
| B.乙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水运便利 |
| C.乙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热量充足 |
| D.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因为高原地区光照充足 |
甲图中所示国家和我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 A.城市化水平高 | B.城市化速度快 |
| C.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 |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 A.雨水、雨水 |
|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
|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
|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
该河流沿岸植被很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B.温带落叶阔叶林 |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亚寒带针叶林 |
下图为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小麦出口量随年代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曲线甲、乙、丙代表的国家分别为()
| A.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 | B.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 |
| C.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 | D.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 |
乙国2002年小麦出口量突然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生态退耕 | B.市场需求变化 |
| C.自然灾害 |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
关于甲、乙、丙三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国首都是作为政治中心新建的城市 |
| B.乙国向丙国大量进口铁矿石 |
| C.丙国小麦出口量低是因为纬度高热量不足 |
| D.城市化水平乙>甲>丙 |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统计资料。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 年份 |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 总人口(万人) |
167 |
701 |
1036 |
| 0~14岁(%) |
14.63 |
8.5 |
9.84 |
| 15~64岁(%) |
83.15 |
90.39 |
88.4 |
| 65岁及以上(%) |
2.22 |
1.11 |
1.76 |
该城市自1990年至2010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
|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
| C.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
| D.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提高 |
该城市最可能是()
| A.上海 | B.深圳 |
| C.南京 | D.沈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