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获得的最准确经济信息是
| |
第一时期l872—l894年 |
第二时期l895—1913年 |
|
| |
设厂数[来 |
53 |
463 |
| 商办 |
资本(千元) |
4697 |
90801 |
| 官办和官商合办 |
设厂数 |
19 |
86 |
| 资本(千元) |
16196 |
29469 |
A.近代经济的特征是使用机器生产
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
C.小农经济在近代社会中占支配地位
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
由图(一)至图(二)的转变,显示出何种意义?()
| A.门阀政治的兴盛 | B.取才任官有客观标准 |
| C.寒门上升 | D.君主权力强化,走向中央集权 |
图为一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请问这位老师正在介绍那一朝代中央政制的特色?()
| A.汉代的三公制 | B.唐代的三省制 |
| C.宋代的三司制 | D.明代的内阁制 |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
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通判负责监督 |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
|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 | D.参知政事行使财权 |
元初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犹曰有壅,况三省呼。”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在元朝设()
| A.行中书省 | B.三省制 | C.中书省 | D.内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