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人民公社期间国家更注重对农村的经济投入
C.“大跃进”运动客观上促进了农村的水利建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按欧美诸邦,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其不欲中国之扰乱固也。故当两军相持,历年不决之际,彼等必欲有所助以冀速定。而北京政府之腐败,久已为西人所厌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亦情势之常矣。…”材料说明

A.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
B.维新变法运动得到列强的默许
C.资产阶级革命得到西方的认可
D.国民大革命利用北洋政府与西方的矛盾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这一时期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第一次世界大战

葡萄牙历史学家巴若斯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这个“突兀的海角”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承载着欧洲人去寻金的梦想
B.记录着航海家前赴后继的征程
C.见证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兴衰
D.控诉着黑奴贸易的残酷和血腥

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