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
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粹主义 |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都是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倡民主与科学 |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
|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 D.宣传马克思主义 |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很多史学家认为它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他们的理由主要是
| A.它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 B.它是资产阶级发起的 |
| C.它是五四运动的先导 | D.它力图从思想深处铲除封建专制的根源 |
某教授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言:“现在人做文章都不通,他们所用的名词就不通,譬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没有说‘改良’,你既然已经是‘良’了,你还‘改’什么?你要改‘良’为‘娼’吗?”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维新变法时期 | B.新文化运动时期 |
|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