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但私下里,他承认:“我们所起草的文件(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当你们把这样的条件加在德国人民的身上,这只能导致德国人要么不遵守条约,要么发动战争。”
材料二: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有力巩固之政府……第三条: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1)材料一,涉及到哪个条约?是在什么会议上?这次会议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关于中国的哪个条约?签订于哪次会议?
(3)请问这两次会议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拓展探究
1. 概括指出唐朝中央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呈现出的特点。
2.假如你是文成公主入吐蕃时的一名送亲使者,当时的吐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十几年过去了,你再次出使吐蕃,唐王朝因与吐蕃的联姻使唐蕃交界处有什么变化,你要向文成公主汇报,吐蕃人民在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变化,你还要向唐朝皇帝上奏。这些请你写成回忆录的形式,留给后人吧。
3.唐朝是我国文化高度繁荣的一个朝代,这与唐朝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比较融洽有关系吗?请大家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有关唐文化昌盛与民族政策的关系的论文,不少于300字。
4.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财力、人力、物力上加大了对西藏的援助,派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科技人员入藏,西藏和内地的先进省市结对,进行对口重点帮扶。你能说出关于援藏干部的感人故事吗?
在今天青海的高原上,有一座山叫日月山,关于这座山的来历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据说当年文成公主就要离开长安,远嫁吐蕃了。唐太宗让人给文成公主制造了一个黄金宝镜——日月镜。这面宝镜据说能照到中原的河山 ,以备公主思乡时用。当文成公主的队伍来到唐蕃交界处,她举目西望,但见草原空旷,不见人迹;拿出宝镜东照,长安城繁花似锦,不觉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唐、蕃友好的大局,她毅然踏入吐蕃地界,扔掉日月宝镜。随着宝镜“哐当”落地,那里竟慢慢隆起两座山。后人把这两座山叫做“日月山”。
(1)这个传说的出现,反映了吐蕃人民对文成公主的一种什么情怀?
(2)文成公主为汉、蕃两族作出了什么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 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
材料二 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书中说:“……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文成公主入藏时,唐朝在位的是哪位皇帝?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2)材料一、二说明文成、金城两位唐朝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被少数民族称为什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它表达了"朕"的什么民族政策?
某中学九年级同学以“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变化”为题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也参与其中:(8分)
【搜集资料】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向专家学者请教,有的去图书馆……他们搜集了材料、图片等:
材料一:如图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二:工业革命后的欧美国家,华而不实的上层社会服装被抛弃,简朴实用的服装非常流行。原来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食品,如巧克力、果脯、茶叶等,也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品。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1) 请你也参与,为了更好地了解工业革命,除了同学们搜集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外,还可以搜集哪些形式的资料?(1分)
【整理材料】
(2) 同学们根据搜集的图片制作了一份表格,根据图片完成表格。(3分)
图片 |
名称 |
发明者 |
意义 |
图片一 |
A |
哈格里夫斯 |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
图片二 |
改良的蒸汽机 |
瓦特 |
B |
图片三 |
火车机车 |
C |
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
【分析总结】
(3) 材料二反映工业革命后,人们日常生活在哪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2分)
(4) 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1分)
(5) 活动感悟:通过本次活动,谈谈你的认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