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           ,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
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②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拓展应用】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小明配制了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然后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测得剩余物总量为45 g。整个实验过程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4)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不考虑误差)。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年全国两会,“创客”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创新、创造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化学的贡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近日,哈市五年级小学生在国际机器人大赛中一举夺得亚洲区冠军,将代表亚洲参加5月份在美国举办的国际机器人大赛。若拼装小机器人使用的齿轮由青铜制成,主要利用了其①的性质(填一条即可),青铜属于②材料。若机器人的动力来源于锂电池,则在机器人运载小球的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③
(2)为应对恶劣的空气环境,有些中学生尝试自制防毒呼吸面罩。利用①(填物质名称)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其制氧原理是用固体过氧化钠(Na2O2)消耗二氧化碳,同时制得氧气和苏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反应前氧元素的化合价是④

哈市有处集农业生产、示范、体验、休闲于一体的都市“桃花源”。

(1)在园区垂钓获得的淡水鱼富含的营养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①的主要原料。从鱼中获得的该营养素,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有一部分氨基酸可被氧化,生成②(填化学式)、二氧化碳、水等排出体外,同时③供人体活动的需要。渔业养殖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为防治水体污染,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工业上,通过④,体现了“绿色化学”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核心思想。节约用水是爱护水资源的另一表现,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写出生活中你节约用水的一种具体做法⑤
(2)园区设置的“乡下小菜园”可以体验农耕、采摘自种的蔬菜。在甘蓝的生长过程中出现如图所示症状,可适度施用的一种化肥是①(填化学式),此类化肥还可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②能力。

下图是大家所熟悉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顾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要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填序号,下同)组合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2)实验室欲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要求使长颈漏斗的下口深入液面内的目的是,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装置C的理由是
(3)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经验,总结写一条具有可拓展、迁移意义的制取或收集其它气体的规律

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初中化学进行的部分探究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A探究的是物质燃烧的条件,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2)写出A实验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实验B中左、中、右三支试管中,哪支试管中的铁钉易生锈(填“左边”或“中间”或“右边”)
(4)请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基本条件是
(5)写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下列图片是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所做过的一些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图甲中的试管里澄清的石灰水时,说明通入的气体是
(2)图乙所示的实验目的是,瓶口的火柴依然在燃烧说明
(3)图丙所做的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