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
时 期 |
时间 |
标志 |
影响 |
第一次合作 |
北伐战争 |
1924~ 1927 |
1924.1 国民党 “一大”的召开 |
国共合作后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第一次分裂 |
土地革命战争 |
1927~ 1937 |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带来可乘之机 |
第二次合作 |
抗日战争 |
1937~ 1945 |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
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光复 |
第二次分裂 |
解放战争 |
1946~ 1949 |
|
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统治,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
(1)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
(2)指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全面内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列举这一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
(3)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产生的影响等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共11分)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
(1)其中“孝公”是谁?
(2)材料二中的他曾在历史上有过什么作为?这一作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这一作为有何影响?
(4)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共13分)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从材料一看,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什么人?
(2)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举出受封者必须承担的义务两个。
(3)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秦朝统一全国后,对管理的地方不再推行西周的管理制度,而是实行什么制度?
(4)西周和秦朝在管理地方上所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请你先仔细观察下面的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然后回答:(共8分)
(1)从春秋到战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哪些特点?
(1)变化:
(2)特点: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中国古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做出重要贡献,如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
【政治篇】:
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材料三:据《汉书·诸侯王表》记载:西汉建立之初,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后来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1)材料一说明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什么人?
(2)据材料二判断为避免“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始皇高瞻远瞩地在地方管理制度上采取了什么创新制度?(2分)
(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三反映的问题的?
【经济篇】:
材料四: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
(4)材料四中的问题秦始皇是怎样解决的?
【思想篇】:
材料五:“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六: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5)据材料五概括秦始皇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有何影响?
(6)材料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采纳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总结】:
(7)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他们实施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1)观察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上图中A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你知道是当时的哪里吗?最早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是谁?
(2)上图的C地区在西汉时叫什么?这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