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的某岛国有“世界净土”之称,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该国乳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牧草生长 |
| B.国内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
| C.河流众多,为牛羊提供饮用水源 |
| D.水陆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运输 |
与日本相比,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
| B.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 |
| C.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
| D.环境优美,旅游业发达 |
读“我国2009年2月旱灾(阴影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图中受干旱影响的省区(简称)有
| A.冀、豫、晋、陕 | B.桂、秦、甘、鲁 |
| C.皖、湘、陇、赣 | D.闽、滇、晋、川 |
受此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春小麦 | B.冬小麦 | C.水稻 | D.油菜 |
缓解北方旱情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用水量 ②发展节水农业 ③跨流域调水④大力开发地下水
⑤迁移人口 ⑥培育耐旱农作品种
|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⑥ | D.③④⑥ |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和生态、生产功能分别是
A.增大 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
|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完成57—59题。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
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 |
| C.由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
象是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
| C.土壤盐碱度升高 |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
|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
答55—56题。
P地与Q地相比,P地
| A.年大风日数少、年降水量多 | B.年大风日数多、年降水量多 |
| C.年降雪日数少、年降水量多 | D.沙尘暴日数多、年大风日数少 |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A.增加降水 | B.改变气候类型 | C.削弱风力 | D.改变植被类型 |
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回答52—54题。
“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是指“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适合建坝治理的是
| A.a地 | B.b地 |
| C.c地 | D.d地 |
图示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治理水土流失 | B.治理盐碱地 |
| C.治理沙尘暴 | D.治理水污染 |
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
| C.改善天然草地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 D.矿区保护好表土,开展复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