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糯性和非糯性等性状。已知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Bb)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比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品种产量高20%左右。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培育玉米杂交种时,需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间行种植杂交,在人工授粉之前的基本处理是 ;在某次以宽叶为父本进行前述育种时,收获的F1种子第二年种植偶然发现了一株窄叶玉米。科研人员对该植株相关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组成进行了检测,检测染色体数目的方法是 ,检测基因组成的方法是 。通过检测并分析结果如下表,请填写表中所缺相关内容:
(2)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同株异花授粉与品种间异株异花授粉)。如果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大幅减产,因此到了收获的季节,应收集 (填“宽叶”或“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 (填“宽叶”或“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的糯性和非糯性分别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与t控制,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一株糯性植株,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的3条9号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任一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该植株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 。
关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由来已久,请据下列事实回答问题(10分):
I.科学家认为,生长素(IAA)在向光和背光侧分布不均造成胚芽鞘的向光性。那么,这种分布不均,是由于单侧光破坏了向光侧的IAA,还是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重新分配造成的呢?有人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在A、B、C、D四个实验中,【 】和【 】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并不会破坏向光侧的IAA;【 】和【 】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由此可以形成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
(2)A、B两组实验中,实验组是【 】。
II.植物激素或调节剂在园艺上应用广泛。据此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果贩在香蕉未成熟时收购,在出售时使用(填调节剂)再催熟。
(2)果农为促使插条生根,可使用(填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下端。
(3)马铃薯在储存中易发芽而失去价值,农户可用激素抑制发芽。
(4)欲使矮茎花卉长高,使用植物激素最具功效。
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填字母)。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某种________________健康动物若干只,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含疫苗的接种物,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下图表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①至⑤表示五个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填序号),过程③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加强(填序号),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
(4)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成分泌不足,导致过程(填序号)加强所致。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系统或器官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稳态的基础,否则将会引起稳态失调,例如,若图中的Ⅳ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最终会引起死亡。
(2)图中三种液体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填“甲”、“乙”或“丙”),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症状)。
(3)③中的(物质)对Ⅲ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4)图中的B过程中的水的运输方式为。当此过程增强时,人往往会在(部位)产生渴觉。
(5)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用“甲”、“乙”或“丙”回答),大多数物质②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层磷脂分子层。
(6)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材料1:某科研小组分离出完整的叶肉细胞,一部分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另一部分搅碎后,放在同样条件下培养,没有淀粉产生。
(1)该科研小组研究的内容是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水平。
(2)此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现有清洁的玻璃片、显微镜、食盐、草履虫培养液和草履虫等实验材料和用品,尝试利用有限的实验装备,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草履虫的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请完善下面探究草履虫对刺激反应的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草履虫可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________有利刺激,而________有害刺激。
(3)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①取一只清洁的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含草履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②另取一清洁的载玻片,在左端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含草履虫),在右端滴一滴清水,中间用清水连接起来。在草履虫培养液这边放少许________,然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③观察草履虫的位置变化。
第①步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步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