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环境条件
甲拟谷盗
乙拟谷盗
湿热
100
0
干热
10
90
湿温
86
14
干温
13
87
湿冷
31
69
干冷
0
100

⑴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⑵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⑶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⑷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________因素起重要作用。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培养流感病毒时,应选用

A.固体培养基 B.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
C.活的鸡胚 D.无菌的牛肉汤

下面是弗来明对青霉素的早期研究过程:
发现问题:在培养细菌的器具中发现一种青霉菌,在这种青霉菌的周围有没有其它细菌生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在液体中培养青霉菌后,考察这种液体对细菌增殖的影响。
实验结果:培养液使细菌的增殖停止。
结论:下面几项最适合作为该实验假设的是

A.青霉菌与细菌之间是共生关系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存的环境
C.青霉菌产生了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D.青霉菌能产生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

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温度过高,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
B.温度不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
C.温度能影响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D.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酵母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A.碳源供应太充足 B.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C.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Ⅰ阶段生成ATP和NADPH所需要的H+和高能电子(e)均来自水
B.Ⅰ阶段中生成的NADPH将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
C.③④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D.如该植物是水稻,根部在水淹较长时间后,其④过程的产物是酒精和CO2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