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是宇宙中最难以捉摸的物质之一,科学家对其知之甚少。中国科学家正在四川某地下实验室进行一项试验项目寻找暗物质的存在证据。该项目已于2014年初开始收集数据,项目的第一批结果将于2014年年底公布。对暗物质的认识,说明( )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②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
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为了旅游开发,找中国文学名著里的虚构人物充当资源,修“故居”、造“故里”,让人啼笑皆非;重金打造一房地产项目,唯恐无人赏识,于是在宣传上欢呼“某地崛起新的文化地标”。这些现象
A.忽视了文化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 | B.割裂了文化发展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C.看到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 D.做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结合 |
现在,我国不少年轻人和孩子都喜欢过国外的“洋节”, 对此,有人认为“对于外来节日和文化,我们不应盲目崇信,也没必要出口就是‘抵制’。”你认为该观点
A.正确。因为过“洋节”也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 |
B.错误。因为过“洋节”不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
C.正确。因为过“洋节”把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了起来 |
D.错误。因为过“洋节”没有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在海外设立了十四个中国文化中心,为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些中国文化中心借用当地的资源,按照当地人的接受习惯,因地制宜,多渠道、多形式地传播文化,在当地受到欢迎。这表明
①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各国各民族的多样性文化
②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融合为一种文化
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为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平台
④选择恰当的文化传播形式有利于增强文化传播的效果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④见诸于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先进、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
B.一定的经济政治状况决定一定的文化发展 |
C.民族文化影响民族和国家对发展道路的选择 |
D.民族文化的性质决定该国的国家性质和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