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9分)
南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
材料一 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 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材料三 永远的历史警示——死难同胞300000人!下图一: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
材料四 定格的历史一页——上图二: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呈现的历史事件中,有哪些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请把它们选出,并按材料序号写出这些历史事件的名称。
(2)请选取其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他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从而中国输入茶、丝等物。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发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0)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贸易的状况。(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什么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材料,简述出现上述材料所反映现象的内在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为恢复工业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933年6月16日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又称《全国复兴法》。根据该法成立了全国复兴总署,由它召集工商界、劳工组织和消费者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由不同行业制定的这种法规后来达到750个之多。《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第7节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对雇员不得以必须参加公司工会为条件;雇主应遵守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材料三“在广东和福建获得特殊地位的30年里,中国的出口增长了一百多倍,1978年时广东没有一家拥有现代化生产线的工厂。30年后来广东南部的人,却可以看到摩天大楼、世界级饭店和高速公路。到1992年邓小平退休时,估计有一亿人次涌入广东的沿海地区。”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主张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法规内容产生的作用。
(3)材料三中“广东和福建获得特殊地位”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的历史影响。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一点认识。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方框内。
A.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B.1955年,周恩来率团出席亚非会议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中心之一
B.南朝时期都城所在地
C.三国时期吴国卫温、诸葛直率船渡海到达地
阅读下列图片信息后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图片中得出的,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划“√”;违背了以上图片表达的意思,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划“×”;是以上图片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三次巨变,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步步实现伟大历史复兴的过程。()
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前,做了大量的革命准备活动,例如成立兴中会、同盟会。()
1949年第二次巨变的含义是中国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三次巨变。()
20世纪的三次巨变都离不开伟人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