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舟人传
(清)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泰岩心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向从父母行三泖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注:①刺船:用篙称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格格不就:监牢
B.水立云飞,舟依柳而:树荫
C.妾亦宦之獉也:奴隶
D.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勿言:终究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 )
①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 ②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
③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 ④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
⑤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 ⑥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

A.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泰岩叫仆人雇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相貌,觉得舟人与众不同,见到船上有年轻 女子,感觉有些疑惑,舟人掷牛上岸,更加重了他的疑虑。
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强盗中有个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 杀死了同伙,劫走了女子,这个人就是舟人。
C.舟人劫走女子后,就让女子生活在船上,他用帮女子找家人为借口稳住女子,实际上是想 找个人家把女子卖掉。
D.文章欲抑先扬,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 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形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
(2)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父腾,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于西州。初平三年,遂、腾率众诣长安。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腾遣超随繇讨郭援、高干于平阳,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超将庞德亲斩援首。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于是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发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剌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为前都亭侯。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犛乡侯,策曰:“朕以不德,获继至尊,奉承宗庙。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鉴董万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追谥超曰威侯,子承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为卫尉征:征召 B.并州牧,督凉州军事领:兼任
C.於河中,顾不快耶蹙:困 D.为前都亭侯因:于是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表现马超有“勇”的一组是()
①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②超将庞德亲斩援首③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
④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⑤陇上郡县皆应之⑥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超统领了马腾的军队以后,与韩遂合作,和杨秋、李堪、成宜等结盟,带兵打到了潼关。曹操用计离间马超、韩遂二人,使两人相互猜疑对方,才使联军大败。
B.马超带兵径直到成都城下,成都城内震惊民吏都很惧怕,刘璋立即行礼,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 
C.刘备认为马超在北方很有信誉,威武都得到了彰显,所以委任马超,让他张扬虓虎之勇略,监察广大的区域,解救人民的困难。
D.死前上书皇帝,说自己的家族本有二百多人,被曹操杀得快没了,仅仅留下堂弟马岱,应当继承马家血脉。除了把堂弟托付给皇帝,便没有其他要说的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5分)
(2)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钱乙,字仲阳。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又稍数岁,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无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瘲,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自是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俄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火烛其下,火灭处挖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人或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末年挛痹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八十二,终于家。
(节选自《宋史·钱乙传》)
【注】①瘈瘲(zì zhòng):病症名,抽搐、抽风。②度越纵舍:古代军事用语。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辨证施治。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孤,收养为子哀:同情
B.视菟丝所生,火烛其下烛:拿、持
C.因以法啖之,月而尽阅:察看
D.末年挛痹剧浸:渐渐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钱乙在治病方面颇有效验的一组是( )(3分)
①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②入进黄土汤而愈
③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④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⑤自以意治之,辄愈⑥退而考之,皆中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乙事亲至孝。对生父,他往返寻找数次,最终将其寻回并养老送终。对养父,生时侍奉如同生父,死后为其安葬服丧。
B.钱乙不肯居功。他曾指出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治疗皇子的病症,是因为众国医的治疗已有成效,皇子已接近痊愈。
C.钱乙医术高超。他想出将病症转移来保全生命的办法。除了自制药液日夜饮用,还亲自挖来茯苓服用。
D.钱乙辩证施治。他治病时博采众长,不拘泥于某一流派。他不固执守旧,而是根据病症灵活治疗,最终也符合古法。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5分)
(2)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脏)者死,吾其已夫!”(5分)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
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
钱塘六井记
苏轼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①,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源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②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③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甃④,完缉罅漏⑤,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
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摘编自《苏轼全集》)
【注】①沮洳斥卤:低洼潮湿的盐碱地。②派别:江河的支流。③庳:低下。④甃:井壁。⑤罅漏:缝隙,漏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山凿井负:靠近 B.常不应率:大抵
C.并河而东:东面 D.六井修毕: 全部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六井修治措施的一项是()(3分)
①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
②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
③千艘更载,瞬息百斛
④而列二闸于门外
⑤比竹为五管以出之
⑥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介绍钱塘城的形成和地理特征,为下文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作了必要的铺垫。
B.钱塘六井的开凿始于宰相李长源,终于刺史白乐天,为百姓引来了西湖之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C.陈述古到任后,组织人员对钱塘六井进行了修治,使六井在第二年的大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本文以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为主体,但不局限于“记”,而借“记”发“议”,意在“记”外。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3分)
译文:
(2)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逾远而存也弥:久长
B.不见于可也言:著作
C.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
D.予欲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摧:挫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草木鸟兽为物且夫水积也不厚
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散亡磨灭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D.亦以自警焉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可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可知“立言”是不能依靠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告诫徐无党注重反省,自我修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2)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3)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