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4)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动,把凸透镜从距离蜡烛一倍焦距处向蜡烛移动2cm,可以从 (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蜡烛正立、 的虚像, 就是利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2013·荆州)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敏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的装置,从85℃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
(1)实验中小敏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些,她应该.
(2)如图乙所示的是1min时的温度计示数,则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 ℃.
(3)小敏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敏 min时的记录数据明显有误.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温度/℃ |
85 |
91 |
97 |
99 |
99 |
99 |
(4)水沸腾后,从杯口冒出的“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2014·南充)如图所示,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2)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 ℃ |
90 |
91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腾点是 ℃,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熄灭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 .
(2014·锦州)如图a所示是小明实验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
(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错误之处:
① ②
(2)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b中的 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
(3)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98℃,说明当时的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14·贺州) 某班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A、B、C三组同学分别从图甲、乙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甲、乙装置).
(1)A、B两组同学共同选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时的时间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2)C组同学选择的是图乙装置,他们发现所测水的沸点 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通过分析图丙,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且不断 .
(2014·淮安)如图甲所示,是“”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图.
(1)实验过程中,依据观察到的 现象,判定水开始沸腾.
(2)图乙是实验第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其读数记录到表中.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7 |
99 |
99 |
99 |
99 |
(3)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4)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 (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减低”);停止加热,谁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水需要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