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节选自《逍遥游》)
(2)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知:知识 |
B.旬有五日而后反反:通“返”,返回 |
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相:做相国 |
D.或谓惠子曰或:有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
B.①庄子往见之②及其所之既倦 |
C.①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②于是余有叹焉 |
D.①亦若此矣 ②死已三千岁矣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
A.俨骖騑于上路 | B.虽然,犹有未树也。 |
C.奚惆怅而独悲 |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构建一个富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的、和谐广大的精神世界,这反映了庄子对绝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
B.“庄子钓于濮水”是中国文人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典范,表现了中国文人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情操。 |
C.“惠子相梁”文章比喻巧妙贴切,以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 |
D.选文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使文章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为一体。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夫 鹓 雏 发 于 南 海 而 飞 于 北 海 非 梧 桐 不 止 非 练 实 不 食 非 醴 泉 不饮。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2分)
(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3)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4)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史记•货殖列传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③。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徐。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释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饶?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 ①嵁(kān)岩:峭壁。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③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清貌。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度:测量规划 |
B.既焚既酾,奇势迭出酾:疏导 |
C.视其蓄,则溶漾纡徐蓄:积蓄 |
D.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措:放置,嵌置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描写新堂优美景色的一组是 ()
①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 ②视其植,则清秀敷舒 ③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 ④窍穴逶邃,堆阜突怒⑤怪石森然,周于四隅 ⑥有石焉,翳于奥草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③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韦使君“既要使百姓过得安逸舒适,又要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态”的做法给予肯定和推崇。 |
B.环山一带被茂密的草丛遮蔽着山石;被埋藏在污泥之清泉,成了毒蛇盘踞,狸鼠出没的地方。嘉树和恶木,鲜花与毒草,混杂一处,竞相疯长,看似是荒凉的地方,但是韦使君发现了荒凉背后的清泉、山石等美景是不同寻常的。 |
C.韦公到永州作刺史,已过一个多月,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望着这块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于是让人铲除荒草,便于在路上行走。 |
D.作者借宾客之口,抒写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为官者要懂得“因俗以成化”的道理,采取“除残而佑仁”的措施,执行“废贪而立廉”的条律。 |
四、(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23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
②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
晏子谏杀圉人
景公使圉人【注】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注】圉人:yǔ 养马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暴死 (突然)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押解) |
B.公矍然曰(愤怒的样子)以属狱(下属) |
C.臣为君数之(列举罪状)然后致之狱(送) |
D.又杀公之所最善马 (好)公喟然叹曰(生气的样子) |
简答题:晏子是怎样让景公由最初要杀圉人到最后却放了圉人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22分)
(一)鸿门宴(片段)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统治 |
B.秦时与臣游游:交往 |
C.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让(他)活下来 |
D.故幸来告良幸:侥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B.良乃入,具告沛公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C.足以当项王乎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约为婚姻 |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节选自《后汉书·宋弘传》)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
B.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
C.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
D.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