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
奶奶的卧室有一个大大的衣橱。衣橱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旗袍。
穿着旗袍的奶奶很精神,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她穿着旗袍的样子。也很喜欢她挂着旗袍的大衣橱。高兴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嗅着樟脑丸淡淡的芬香;受委屈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一个人偷偷地哭。
奶奶说,长大后,衣橱里的旗袍都归我。为此,我向同桌的小芊炫耀了很久。
那一天中午,我们全家坐在院外的丁香树下,正议论镇东的大叔家来了一只野猫。突然,丁香树剧烈地晃动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晃动起来。站立不住的我们晃趴在了地上。
然后,到处一片“轰隆隆”。
接着,一片静寂。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等我们反应过来时,看到的除了尘烟,还是尘烟。在尘烟中,我家的四合院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堵墙,还有墙下奶奶的那个大衣橱。
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天倒了许多的房,死了许多的人。而小芊也永远看不到我穿旗袍的模样了。
爸爸妈妈去镇上的医院帮忙了。奶奶去了附近的农贸市场,听说那里的房子全倒了。孤零零的我带着被吓坏的小狗阿白钻进了奶奶的衣橱。
衣橱完好无损。衣橱里的衣服仍然光鲜、亮丽。可是,我害怕极了。
傍晚的时候,奶奶回来,从废墟里刨出一些饼干。可是,我们都没有心情吃,阿白也没心情吃。我们一起坐在衣橱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呆呆地等待着黎明。
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我和奶奶从废墟里拾掇出一些米和蔬菜,还有一些完好的砖块、木料。穿着一身蓝色旗袍的奶奶在废墟上砌了简易的灶,为我熬了稀粥。还用那些砖块、木料在衣橱旁搭建了一个能睡觉的小窝棚。
因为下了一场雨,衣橱开始渗水。
天晴后,奶奶找来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系在那株丁香树上,一头系在从前院内的那株橘树上。我和她将衣橱里的旗袍一件一件又一件,慢慢地晾挂在绳上。阳光下,那些旗袍随风轻轻地摇摆,像一面面绚丽的旗帜。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
后来,镇上来了救援队、医生,还有许多志愿者。奶奶也加入到他们中间,为那些受伤的人做饭、洗衣。每天早上,奶奶去做事前,都会拉开她的衣橱,精心挑选出一件美丽的旗袍。她说:“漂亮的衣服会使人的心情逐渐好起来。”
奶奶说得一点没错,每天目送她穿着旗袍离去的身影,我的心情也逐渐不再像从前那样悲伤。而阿白也渐渐有了生气。我们一起在废墟上走来走去,还采来野花,放在窝棚里,放在衣橱上。不远处传来小鸟的叫声,空气中有栀子花的味道在弥漫。我开始明白某些东西已永远失去,但某些东西却留了下来。
一天一天过去。灾后重建开始了。爸爸妈妈所在的厂区恢复了生产,学校有了板房教室。奶奶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上面还绣了一朵金色的太阳花。
我们一家寄居过的窝棚被拆去,废墟上的碎砖烂石也清理走。大家开始陆续搬进简易的板房。我们也不例外。衣橱也搬了进去。里面的旗袍依然光鲜、亮丽。樟脑丸依然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奶奶的精神依然很好,穿着旗袍的她依然好看。而我依然喜欢高兴的时候躲进衣橱,也依然喜欢伤心时,一个人躲到里面,哭泣。
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站立”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段“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野泉
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他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记者问道:“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李咏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地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l.5米,宽40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不仅要侧身,而且还得弯腰,否则就是碰了壁也无法入内。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弯腰进出一次。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
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圣贤。
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摘自2009年11月20日《广州日报》,有改动)
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的理解。
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有什么目的?
列举雪松后,作者为什么还要举梧桐的例子?请谈谈理由。
请分析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
请结合你的一次“弯腰”经历,谈谈你对“弯腰”的认识。

阅读《只念一点好》一文。
只念一点好
邹扶澜
①他很小就失去了双亲,嫂子待他一点也不好,饭常常是别人吃剩了,就给他留一口;衣服破了,也不给他缝补。邻居一个寡居的女人看他可怜,便常常把他叫到家里,给他做一点好吃的,这让年少的他多少体味到一点母爱和温暖。后来,他参了军,在部队一千就是20年。
②转到地方的他分配到一家国企,他为人质朴,富有识见,很快就从科长晋升为副厂长,后来又当了厂长。他经常回去看望那个当年接济他,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女人,而对于那个一墙之隔的嫂子家,他是不去的,他曾在心里恨透了她,并发誓永不见她。
③那个后来被他称作“方氏大妈”的女人一直活到80多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分,她迟迟不肯咽气,浑浊的眼里充满了期待和不舍。
④他来了,她颤抖着手摸了摸他的脸,这才放心地闭上了眼。
⑤送走了方氏大妈.他的心里常感一种莫名的失落和烦闷。尤其是到了年关的时候,他常常站在窗前,对着自己的家乡,陷入了沉思。
⑥又一年春节将至。他打点了几个包裹,叫儿子开着车,回到了乡下。他就径直去了嫂子家。
⑦嫂子对他的不期而至感到十分吃惊,局促地把手往衣襟土擦了擦,忙着把炕上清理出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让他坐。这些年,她过得并不好,老伴病逝,小儿子又有残疾。生活的苦难让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⑧他把带来的包裹放在一边,问寒问暖,走时又硬往她的衣兜里塞了几百元钱。嫂子拉着他的手,不住地抹眼角:“都是我没福,小时候待你不好,你能来看看我就很知足了,哪里还能再要你的钱呢?”
⑨他说:“过去的事不要再提了,现在想想,嫂子孩子那么多,生活又不好,拉扯起来不容易,哪能都照顾过来呢?”
(10)她听了,越发羞愧不堪,泪流得更快了。
(11)他像是看透了她的心思,又说:“其实真该自责的是我,有时候想想,嫂子待我再不好,可毕竟还给我吃的,要不我早饿死了不是?所以,我真该早来看您才是……”
(12)隔膜一旦捅破,心就变得亮堂起来。从那以后,嫂子经常打发自己的大儿子来看望他,有时候也自己坐车来,每次来,她都要带一些他爱吃的土特产,他呢,也把自己不舍得吃的东西给嫂子带回去。一来二往,中断多年的亲情,又变得像姐弟一样亲密无间了。
(13)去年,他七十大寿,嫂子一大早就雇车来了。这让他既感动,又有些不安。
(14)席间,她注意到他的一条腿不好,走路有些歪斜。问了才知道,这是中风引起的后遗症,去医院花了不少钱,就是不见效。她说,你哥哥在世的时候,也得过中风,后来从一个郎中手里讨得一个方子很见效,你不妨试试,那方子我还保存得好好的呢。
(15)他依照那个方子吃了药,神奇得很:不但腿好了,而且健步如飞。他扔掉了拐杖,又变得像以前那样矍铄和神采奕奕了。
(16)一次登山,坐在山顶上,眺望大海,他心有所感,高兴地拍着腿说:“去年生病的时候,我还以为这一辈子就完了,哪里想到有一天还能爬这么高,这可都得感谢我嫂子啊!”
(17)我坐在一边,看着他说:“其实,你最该感谢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治好了你的腿。”
(18)他若有所思,点了点头说:“人不能光想着别人的不好,而应该多念别人的好,即使那份好只有一点点,你也应该记着,终生不忘。”
(19)他说,他真的很庆幸,庆幸自己当初正是因为这一份感念,所以才在暮年收获了一份已近枯竭的的亲情,更收获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健康。
(20)他是我的岳父,这是他的一段真实故事。
文章题为“只念一点好”,请联系全文,说说主人公感念的“一点好”具体指哪些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十分传神,试揣摩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局促地把手往衣襟上擦了擦。②走时又往她的衣兜里塞了几百元钱。
第(16)节写“他”登山观海这一笔在文中可谓闲笔不闲,请分析其作用。
第(17)节说“其实,你最该感谢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治好了你的腿”,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文章结尾才说他就是我的岳父,并说这是一段真实故事。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阅读《再多走一步》一文。
再多走一步
佟晨绪
①我们是生命的行者,螳过时光的长河,翻越季节的山峦,追寻缤纷的落英,芳菲的芳草。但我们常被困难的沟壑绊住,倒在苦难的岸边,殊不知,如果我们多走一步,也许就是一个茂林修竹、草长莺飞的世外桃源
②再多走一步,意味着在事业上迎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辉煌。
③著名编剧六六早年在新加坡工作,她和自己的两个朋友一起做最普通家’教,拿着新加坡的最低工资,扣除吃饭和坐车的日常开销费用,经常连房租也支付不起,每每躺在地铁站中过夜的困窘生活令六六的两个朋友不堪其苦,终于先后离去,唯有六六坚持了下来,正是由于她的坚韧和努力,她在新加坡的收入开始稳步提升,终于逐渐和大学教授齐平,同时这不平凡的阅历,也为她的创作积累了素材。
④冰心曾说:“人们都羡慕花儿开放的美丽,却不知她开放时洒下的血与泪。”当六六的两个朋友在家中艳羡地看着电视台对六六进行的专访,她们哪里知道,正是因为在新加坡六六比她们在工作中再多走了一步,才会取得今天的不凡成绩。
⑤再多走一步,意味着在生活中迎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⑥英国平凡的磨镜师日复一日地做着魔镜的工作,在人们认为他这一生就要在枯燥乏味的磨镜生活中度过时,他却并不气馁妥协,仍旧精心钻研磨镜技术。
⑦终于有一天,他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显微镜片,带领人们走入了微观世界,同行羡慕于他拥有会见英国女王的荣光,却不曾知晓,正是因为他凭借着自己的细致与耐心,在生活中多走了一步,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⑧再多走一步,意味着在文学创作上“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惊叹。
⑨中国近代动乱的历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文学斗士,而像老舍这样的平民作家却少之又少,他创作的《骆驼祥子》,因为贴近生活,生动地描写了人力车夫在困苦中挣扎的生活而引发轰动。
(11)其实关于人力车夫这个题材,鲁迅等作家都曾有过创作,但他们往往止步于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黑暗面的批评,老舍却对这类人群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广泛地收集资料,厚积薄发,最终绘成了北平世俗生活的动人画卷。
(12)再多走一步,可能是生活中的一小步,但却可能是改变命运的一大步。
(13)再多走一步,是一种坚持不懈的不断努力,是一种不放弃不抛弃的可贵精神。
(14)再多走一步,或许,成功的桂冠就在不远处守候,只待你走过磨难,还在坚持的旅途上。
请用精简的语言概括六六、磨镜师、老舍这三个人物的事例,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第①段中的“世外桃源”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材料链接,结合选文,写出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链接材料】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选自《走一步,再走一步》)

阅读《绿》中的相关文字。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一句中的两个加点词语准确生动,请加以分析。
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写了其他地方的绿,好像与梅雨潭无关,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为何称梅雨潭的绿为“女儿绿”?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雨梨花
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一路风雨,心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却全然没有女词人那种洒脱和悠然。“梨花一枝春带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的梨花,能经得住几番风吹雨打?记得当年秋末,大丰收后销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压得人们心里透不过气来,梨农们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去年夏天,梨乡的朋友捎来一箱他们自己生产的雪梨汁,细细地品上一品,那甜丝丝和凉幽幽的浸润,又让人闻到了梨花的芬芳。我想,今年梨农们该不会为销梨发愁了吧。
细雨霏霏,春意阑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竞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车到梨乡,、只见蒙蒙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他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飞舞着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
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赋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征意义?
本文写的是春天的梨花,看过后,你能联想到《春》中的哪两个情节?请具体写出来。
文中第二段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用简洁的文字说一说作者在梨花林中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本文中除了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外,还大量引用了古代诗词,你认为引用这些诗词有哪些作用?
如何理解“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这句话的含义?
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梨花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