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③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④,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⑤。”
【注释】
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③希望。④厌:满足。⑤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昭:表明,显示。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王生不说                  ②王生益
③莫自厌                  ④王生惊觉,
翻译下列句子。
①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②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③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
从选文可以看出,李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王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15分)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苔 痕 上 阶 绿 (2)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4分)
(1)谈笑有鸿儒( ) (2)无案犊之形( )
(3)香远清( ) (4)陶后有闻(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陋室铭》的主旨句是" ",作者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了 的生活态度;《爱莲说》中,作者借莲花赞美"君子" 的高尚品质。(3分)
两篇短文都提到了前贤古人,但写法不同。请结合两篇短文的相关内容,简析写法特点及表达作用。(4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便
俨然
B.是大同
秦王唐雎曰
C.有良田美池桑竹
属也,可以一战
D.故人不独其亲
贤臣,远小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的是

A.两个文段都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但《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是虚构的。
B.“外户而不闭”说明作者认为在理想社会当中,盗窃和害人等坏事情不会发生。
C.“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是指儒家的理想社会。
D.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里和儒家的大同社会中老人和小孩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其真无马耶?(《马说》)

文言文阅读。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
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
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
【注释】①牧圉:到牧场中放牧。 ②艺:种植。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礼而用之 ⑵当复契丹耳 ⑶者何往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遣参军韩延徽求援契丹惧其不已也,告之
B.立市里,处汉人此独跛之故,父子相保
C.德明问所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D.闻其至,大喜,如天而下是指物作诗立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原句: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答出两点。

文言文阅读。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猛浪若   ⑵势竞上,互相轩邈 ⑶潭中鱼百许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从甲、乙两文中找出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
甲文:;乙文:
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