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后,李鸿章屡奉慈禧懿旨访拿康、梁,但他曾对人说:“康有为吾不如也,废制议事,吾欲为数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愧焉。”他还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要他“精研西学,以待他日效力国事”。这表明李鸿章( )
|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 B.已转变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
| C.对维新变法持同情态度 | D.意识到民主潮流不可阻挡 |
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
③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④成为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社会契约论 | B.人民主权说 | C.自由平等说 | D.三权分立学说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否定宗教信仰 | B.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
| C.挑战教会权威 | 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
|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
“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美德即知识” |
|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D.“人生而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