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诺思认为:“没有国家办不成事,但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企业的生产和分配由市场调节,无需政府干预 |
B.政府减少限制性规章制度以提高企业积极性 |
C.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或抑制消费 |
D.创新思想和技术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关键 |
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近代 ( )
A.学习西方的渐进性 | B.物质文化的多元性 |
C.社会生活的包容性 | 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 年估计约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 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
“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不包括 ( )
A.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
B.政府实施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
C.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 |
D.重视发展轻工业 |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气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 )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
洋务运动最大的历史局限是()
A.一心“曲全邻好”,不敢轻言战事 |
B.“中体西用”限制了西风东渐向政治领域的扩展 |
C.没有通过长期努力,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 |
D.热衷于“以夷制夷”,缺乏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