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人们各自放弃其仲裁权并把它转交给一个中间人(指公共权力机关);同时保留其生命、私有财产。中间人若侵犯其生命财产,人民有权推翻他。中间人同其余社会成员是一种契约关系。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民无须再予服从……,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约翰·洛克《政府论》(1690)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的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理论指导、史料研习、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1)理论指导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4分)

(2)史料研习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3分)
(3)问题讨论

攻打冬宫井冈山会师
某实验中学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结合上图讨论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4分)
(4)社会调查
调查历史见证人,了解人们对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感受。请参照示例回答:(2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分三权,就是专制。”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统治阶级总是“先使议会权力臻于完备,为的是能够推翻这个权力。现在,当它已达到这一步时,它就会使行政权力臻于完备,使它(注:指议会的立法权)表现为最纯粹的形式,使它(注:指议会的立法权)孤立,使它(注:指议会的立法权)成为和自己对立的唯一对象,以便集中自己的一切破坏力量来反对这个权力。”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雾月十八日》
【材料三】 1933年1月30日,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2月1日,希特勒宣布解散国会,并决定在3月5日进行大选。大选的结果是共产党仍拥有81个议席。希特勒对此十分不满,在3月23日强行通过了《授权法》,规定授予希特勒政府为期四年的独裁权力,在此期间政府无需国会和参议院的同意就有权颁布法律。此后,德国国会名存实亡,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在德国不复存在。
请回答:
(1)孟德斯鸠所说的“三权”是指哪三权?他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分)
(2)根据材料二马克思的论述,在三权分立不完备的国家中,哪一项权力极有可能凌驾在哪一项权力之上?(2分)
(3)马克思的这篇著作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而写的?请简述这一历史事件是怎样印证马克思的观点的。(5分)
(4)材料三所讲述的历史事件是否证实了马克思的观点?请简单论述。(3分)

要想了解18世纪的英国政治状况,可以从当时英国国会议员艾格蒙特勋爵的日记中去寻找。阅读下列材料:
1730年3月25日,星期三。——今天我听说议员讨论汤玛斯·爱斯顿爵士的当选问题直到夜晚十一点钟,当布列列顿的朋友们看到情势发展于他不利时,便提议把辩论退迟,但汤玛斯爵士的朋友们则让辩论继续进行下去,一二零票对九九票。事情过后,对方一哄而散,但是汤玛斯爵士正式当选这一主要问题却在无人反对之下通过。罗伯特·渥波尔爵士一直等到表决完毕才走,其目的是想影响议院来帮助布列列顿,但他发现在某些场合,他无法达到目的;正是由于他的卑劣(一位首相在援助和热心支持声名狼藉的人,尽管他们的理由是如此不合理,而仍然替他们辩护时所表现的那种卑鄙,竟去反对体面的、出生富贵的、与富有的人们,并反对存在于人身上的这种品质),让他招致了这么多的反感;以前,当首相过问任何事情时,他都是郑重其事,而且好像总是要顾到王座的光荣与利益似的,但是现在渥波尔爵士,正如古代的供人避难的祭坛一样,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由于他的首相地位,继之也必得到朝廷的赞许;同时,外间虽然知道这些家伙毫无价值(如果不必说成更坏的话),都在忿怒地看着他们所受到的重视和宠信超过那些有品格的与富有的人们,并且伪饰地赢得王座的好感,这事使占全国大多数的缺少经验的人们对王座本身产生了不好的观感;而实际上王座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但是这位首相,照我们看来,对任何人都没有表现过对这些专事阿谀奉承的小人那样大的关怀,为了他们,他甚至拿他的人格和他的高尚的地位,在反对王国中的老资格的上等人士中;与在那些有着是与非的分界的事件中,在他的国人面前——就是在国会中……来作押注。
——《英国史文献》,第10卷,伦敦,1957年,第127-128页。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18世纪英国已确立起什么政治制度?状况怎样?
(2)艾格蒙特勋爵在他的日记中,怎样指责当时首相渥波尔的?他们之间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3)在两派议员的斗争中,英王持何种态度?导致英王采取这一态度的法律基础是什么?

众所周知,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政制度的建设则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其实现主要有两个途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它与革命交相更替,互为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图为乔治·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讲话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美国)解说词
【材料二】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  
——摘自《东华录》(清)
【材料三】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宪政体制及其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在18世纪时,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各有什么明显不同?
(3)美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图一《民报》图二《大总统誓词》图三《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1)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结合图片,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你认为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还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
(3)从孙中山的这些贡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吸收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