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 A.近代交通工具 | B.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 |
| C.物质生活的近代化 | D.近代工业的发展 |
美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 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
|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 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德意志企业家在机械制造业等部门废除了工头制,推行“工程师管理制度”,不再任用非技术专业人员担任经理职务,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这应主要得益于()
| A.自然科学的发展 | B.工业革命的推动 |
| C.政府的全面干预 | D.国家统一的实现 |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 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
| 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 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
在汉语中,外来事物名称常加有夷、胡、番、西、洋等字,以上诸字中“洋”字出现最晚,但其构成的词语却是最多,鼎盛时期有400多个。如“洋布”、“洋钉”、“洋楼”、“洋车”等。可是到了后来,数量急剧下降。以下关于“洋”组词的兴衰分析不当的是
| A.其兴反映了天朝上国心态变为正视西方文明 |
| B.其兴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影响渐深 |
| C.其衰与盲目自大、盲目排外心理有关 |
| D.其衰既由于政治原因,也由于中国日益走各近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