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孙中山病逝,北洋军阀将领徐树铮送了一副挽联: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对该联的理解适当的是
| A.该联反映出北洋军阀对国民大革命的恐惧 |
| B.北洋军阀统治独裁专制,所谓“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是言不由衷 |
| C.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 |
| D.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维护民主共和中的重要作用 |
《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
|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 |
| 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
|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 |
王国维认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
| A.周人的大宗、小宗体制 |
| B.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 |
| C.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宗法等级 |
| D.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
| B.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
| 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
| 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
| B.首辅权力失控 |
| C.内阁取代六部 |
| D.君主集权加强 |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
| B.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
|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
| D.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