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着,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请分析回答:
(1)番茄的果色中,显性性状是 ,这一结论是依据实验 得出。
(2)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一般认为,草莓比较耐阴,生长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温室大棚里可能更加适宜。以丰香草莓为材料,研究了遮阴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旨在为草莓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用具:2叶期草莓幼苗,遮阳网(网内光强为自然光强1/3左右),光合分析测定仪等。
(1)实验步骤:选取若干生长状况相似的丰香草莓幼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进行处理,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至植株长出6 张叶片左右,测定两种环境下各项指标如下:
(2)表中数据显示,遮阴提高草莓叶片的,进而提高草莓适应弱光的能力。
(3)图1中,对照组草莓净光合速率曲线呈现“双峰”型,遮阴组实验时间段内光合积累总量显著(大于、等于、小于)对照组,推测遮阴可能影响反应,并据此继续进行实验得到图2的结果:
图2 遮阴对丰香草莓固定CO2的效率和CO2补偿点的影响
(4)由图2可知实验处理显著提高其CO2补偿点,固定CO2的效率(升高、不变、降低),可能的原因是遮阴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
(5)综上所述,1/3左右自然光强提高了草莓叶片利用光的能力,但CO2的利用率下降。欲进一步研究本课题,可改变进行研究。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下面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奶牛的两种方法,请分析回答:
(1)方法Ⅰ中,用__________激素处理使B牛超数排卵。对B牛和D牛应做_________处理。与A牛配种后,用特定装置将B牛子宫内的早期胚胎冲洗出来叫做_____________。将收集的胚胎直接向D牛移植或放入____________条件下保存。
(2)方法Ⅱ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___(物理方法)激活重构卵,使其完成分裂和发育过程。
(3)方法Ⅰ和方法Ⅱ中均用到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和胚胎移植。E牛和F牛遗传物质的共同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图中深颜色个体表示患者。已知相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在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无相关基因。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请回答:
(1)如果该遗传病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当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时,我们能肯定该致病基因为________(显/隐)性遗传。否则,必须Ⅱ代_______号个体为患者,才能确定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种情况下,基因型一定为杂合子的女性个体有________。
(2)如果该遗传病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隐性纯合个体才能表现正常。若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Ⅰ2 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可能。若Ⅰ2 的基因型为AaXBXb,则 Ⅱ4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
某草原引入一种野兔,一段时间后,发现其繁殖速度快且与牛羊争食牧草,啃啮树皮,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黏液瘤病毒可以有效控制该野兔的数量。请回答:
(1)在引入的早期,野兔的种群数量大致呈_______型增长。当野兔种群数量增长超过一定限度时,原有的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这表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用黏液瘤病毒控制野兔种群数量后,草原上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以上事实说明,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兔属于__________消费者,野兔的摄入量是野兔的同化量与________之和。
(3)若要研究草原中植被的破坏情况,首先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即____________。若要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
研究表明,Ca2+ 可使生长素向Ca2+含量高的部位运输。现将燕麦幼苗进行如图所示处理,并放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请回答:
(1)一段时间后,右图中根的生长状况为_____________(向右弯曲/向左弯曲/竖直向下)。为使本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对照组的设置是:将含Ca2+ 的琼脂块换为______________,其他条件不变。
(2)若要探究单侧光与Ca2+ 对根生长的影响大小,在右图的基础上,实验组还应在根的___________(左/右)侧给予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若根_______________(向右弯曲/向左弯曲/竖直向下),则单侧光对根生长的影响较大。
(3)若将胚芽鞘水平放置,将含Ca2+的琼脂块放在胚芽鞘的远地侧,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若胚芽鞘背地生长,则说明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