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正常机体在受到某种抗原感染后,产生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受刺激后,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前膜能分泌神经递质 |
| B.受刺激后,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后膜难以产生动作电位 |
| C.受刺激后,神经—肌肉突触前膜完成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 D.适当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可以缓解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
下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
| A.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 | B.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 |
| 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 | D.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 |
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物质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能量 |
| B.I侧是细胞外侧II是细胞内侧 |
| C.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方式b可表示二氧化碳的运输 |
| D.不同人之间的器官移植出现排异反应是因为②具有信息识别的功能 |
下图M2曲线表示番茄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M1曲线表示在g点K+载体数量增加出现的变化趋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g两点催化根细胞细胞呼吸酶的种类有所不同 |
| B.M2曲线g点以后限制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K+的浓度 |
| C.g点根细胞内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和中心体 |
| D.g点以后,采取中耕松土的措施可使曲线呈现M1的变化趋势 |
给小鼠静脉注射适宜浓度的14C标记的葡萄糖溶液后,该葡萄糖分子参与细胞呼吸所生成的下列物质中,最先形成的具有14C的是
| A.水 | B.乳酸 | C.丙酮酸 | D.二氧化碳 |
图甲表示酶催化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b表示二肽 |
| B.图甲中a与b结合后,a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
| C.适当降低温度,图乙中得M值变小 |
| D.图乙中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底物消耗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