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是决定的部分节选。
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1)材料中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分别指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和设立宪法宣传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请就中学生怎样做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为宣传“依法治国”,九(1)班同学拟出一期板报,邀你参与。
版块一:加强立法
(1)版块一中加强立法的举措符合哪些道理?
版块二:
(2)如果要给版块二取一个名称,取什么较合适?为什么?
版块三:你我共参与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公民应当怎么做?
(3)对版块三中的问题,你觉得正确回答是什么?
请阅读日记片断,感悟“我”的成长。
片断一:上学期好友小王的父亲车祸重伤,巨额医疗费让他生活顿陷困境。我得知后,第一时间和爸爸一起去看望了他,并为他家垫付了一笔医药费。知道小王自尊心强,我说,我不会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此后,我一直守口如瓶。
(1)“我”身上的哪些优点有助于与同学交往?
片断二:在家看央视3·15晚会时,我才知道买来的涂改液气味难闻原因是其有毒成分含量严重超标。我决定退货。
(2)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指出“我”退货的理由。若商家不让退货,“我”可用哪些途径解决问题?
片断三:今天课堂上老师提出“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都是既利自己、又利他人的。”我有点疑惑,难道我享受权利也利他人?我履行义务也利自己?
(3)请为化解“我”的疑惑,给两个观点各举一个例子说明。
观点A:我享受权利也利他人。
举例说明: 。
观点B:我履行义务也利自己。
举例说明: 。
片断四:同桌小南同学利用周六时间,在义务清理学校附近街道上胡乱粘贴的小广告,他邀请我也参加,还说是放松紧张心情。我当时觉得他有点傻,就编了个理由搪塞过去了。可昨晚躺床上回想,觉得他是对的,第二天我就去找他承认错误了。
(4)“我”在认识自我上做到了什么?“我”认为小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理由应是什么?
2015年3月5日到1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为全面报导两会,媒体各出奇招,某网媒推出“两会大明白之小明系列”——奔跑吧小明,和大家共探两会。
【两会大明白之总理关心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让小明很奇怪:总理日理万机,为什么还要关心我们看书这种小事呢?
(1)请你从先进文化建设的角度帮小明分析原因。。
【两会大明白之总理说了啥】小明整理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和记者招待会中的“妙语”,发现那些亮点也正是对我国实施的各项战略、方略及国策的敲打和再强调。
(2)根据“妙语”,写出相应的国家政策。
总理“妙语” |
相应的战略、方略、国策 |
大道至简,有权不能任性 |
① |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② |
请你(台湾TVBS记者)传递一个“定心丸”,大陆将会继续维护台资企业和台商的合法权益 |
③ |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
④ |
【两会大明白之修法影响啥】大会最后做出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小明很高兴地发现看似与老百姓生活离得很远的“管法的法”,它的修改对我们非常有利:一是征税不再“糊里糊涂”,政府收什么税、向谁收、收多少、怎么收,都要通过人大来立法决定;二是限行、限购不再“任性”;三是“我”的意见变得更重要,立法要扩大公众的参与,更接近地气,更能够反映人民意愿。
(3)小明受到鼓舞,他希望将来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中有具体保障未成年人休息时间的条款。小明的愿望要付诸实施,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用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它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是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GDP高速增长,到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但却为耀眼的GDP数字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材料二:近三年,中国的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7.6%,告别了过去30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1)结合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分别说说为什么“耀眼”的GDP不能让国民获得应有的幸福感。
(2)从昔日的“高速增长”到今天的“慢下来”党和政府制定决策的依据和出发点是什么?
(3)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转变,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哪一目标?结合材料一说说在新常态下决策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加人民的幸福感。
材料一:国家旅游局发布消息称,截止到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自有统计数据的1998年的843万人次,到2014年破亿,增长10.8倍,这既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一位曾前往埃及卢克索旅游的网友在微博上曾经晒出一张照片,照片显示在当地一处具有3500年历史的文物雕塑上,赫然出现了“丁XX到此一游”7个汉字。博主说,在埃及的中国人并不多,每次看到中国餐馆上的中文,都会感到很亲切,但是这次,短短7个中国字让他感到“羞耻”。
(2)请谈谈材料二中博主的情感由“亲切”到“羞耻”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