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森林是“大自然的总高度室”,但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每年毁掉大量的森林,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0%。
材料二: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覆盖率低、人均林地少的国家。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目前,我国加大了保护森林的力度。经过试点,我国投资962亿元,涉及17个省市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9亿多亩森林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4.95亿亩森林将切实得到保护,预计新森林面积1.3亿亩。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为了很好地发挥森林“总调度室”的作用,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
(3)说明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科学发展观 实现人生价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思想政治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
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世行的投票权改革方案体现了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发言权和代表性的要求,是迈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分享投票权的重要步骤 (1)世界银行是什么类型的国际组织?(3分)
(2)随着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应如何处理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7分)

2010年2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福建考察工作,并同福建人民和在闽台湾同胞共度新春佳节, 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加快海西建设的热情。我市某校高二(2)同学开展了以“情系福建,焕彩海西”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获得了如下信息:
【前进海西】随着温福、福厦高铁客运正式建成通车,我省 “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交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到2012年,省政府交通投资将超过2500亿元,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1)阅读上述信息,分析我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海西发展的经济意义。
(2)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巨额建设资金的投入需要监督。请你应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对政府的权利进行有效监督。
【魅力海西】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蕴含和活跃着众多八闽元素:武夷山、鼓浪屿、妈祖像等实景模型,闽南古厝和福建土楼造型等,向世界展示独特的福建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合作。
(3)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为发展我省文化事业提几条建议。
【爱心海西】长期以来,福建省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对口支援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林芝地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昌吉地区;对口支援广西壮族自治区抗旱;募集善款支持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灾后重建。
(4)有同学认为“民族地区的发展,主要靠发达地区的援助。”请运用事物发展原因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12分)


2009年l2月7日,l92个国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围绕着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援助等问题,经过10天的艰难谈判,多国政府最终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唤起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
注,先有马尔代夫召开水下内阁会议,
后是尼泊尔政府将会场搬上喜马拉雅
山。欧洲国家5日也拿出自己的独特
方式。启动零排放“气候快车”(以电
力为动力),搭载会议代表、联合国
官员、环保人士和记者从比利时首都
布鲁塞尔出发,途中停靠德国科隆和
汉堡,前往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
变化大会,如图7所示。
(1)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夕,
“马尔代夫(印度洋群岛国家)
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尼泊尔
(内陆山国)在喜马拉雅山召
开政府会议、欧洲国家启动零排放‘气候快车”’。从地理角度看,这些行为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气候快车”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欧洲国家采用这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但忽视了环境问题,致使日本在20世纪50年
代爆发了危及公共健康的严重环境问题,包括汞中毒事件、镉中毒事件和氧化硫吸入事件。这些事件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和民众运动,在大众媒体的压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转变经济发展思路,这一转变成为日本社会、经济和产业政策的分水岭,从而环境问题成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措施,公共健康和城市生活质量在短期内得到极大的改善。日本能够有效的应对20世纪50、60年代的公共健康灾难,主要得益于政治平等和言论自由。教育政策变化特别重视技术教育,对日本环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日本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个人和企业都非常注意尽量避免被公众批评有反社会行为,尤其是来自社区的这类职责。……在环境方面,国家和地方的关系遵从传统的关系,委托地方政府切实执行污染控制,建立当地的标签和区域污染的控制方案。
——《环境发展和战略转型》
(3)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是如何有效应对20世纪50、60年代的公共健康灾难的?
材料三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相互依
存和密不可分的。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
(4)材料三中《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了什么
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提出的背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办。目前,上海世博会的国际招展工作顺利推进,截至2009年9月23日,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令。上海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 HAIBAO)”,意即“四海之宝”。“海宝”的名字朗朗上口,也和它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吉祥物主体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人”字创意造型依靠上海世博会的传播平台,必将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文化标志。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设计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材料三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世博会是展示上海城市风采和市民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广大市民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当好世博会东道主,积极争当志愿者。
(3)从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分析作为主办城市的市民应怎样迎接世博会。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2010年3月28日晚8时30分,包括北京、上海、长春、深圳、成都、武汉在内的我国多个城市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某班同学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有关问题展开了反思和讨论。
同学甲说:仅景观用灯熄灯一小时就可以让一个地区的照明用电节省下几万千瓦,意义重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鼓励人们少用电。
同学乙则指出:发电量和用电量被认为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今年一季度,全国发电量同比虽然仍是负增长,但与去年四季度相比,降幅大幅收窄,出现止跌趋升态势,其中部分省份用电量出现正增长。这显示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回暖迹象。在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背景下,不应该再鼓励节电。
同学丙认为:在环保领域,既有提倡一天不开车的“无车日”,也有熄灯一小时的“地球一小时”。这类活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家的意识:一是节约能源的意识;二是对地球的责任意识。
同学丁则认为,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每一次关灯都是为了自己少交电费。漫步校园,教室里大白天灯火通明,无人时空调、电风扇仍在不停地旋转……。既要让人们为了地球家园而节约能源,更要让他们为自己的利益而节约能源。对地球负责首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你是讨论的组织者,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讨论加以总结:
(1)请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评价同学甲、乙的观点。
(2)结合同学丙的发言和《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的象征意义。
(3)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引导人们“为自己的利益”而节约能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