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之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自古以来 提倡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就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所掌握。当私人纠纷产生时,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伯里克利
(1)材料一中伯里克利所称的“我们的国体”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18世纪的一个法国人在进入天堂后回忆自己生前的经历:“我的国家那时候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享有特权,我们这些人被分到了第三等级,后来我们通过革命取得了自由。”
(2)材料二中,“我们”通过哪次革命“取得了自由”?这次革命中的哪些思想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材料三 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是用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演说
(3)材料三中所称的这次“革命”对于近代民主化进程有着怎样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答,请你谈谈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的重要意义。
读史有感
在20世纪的前50年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结合下图,根据你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⑴图中“一战”的哪次战役有“绞肉机”之称?这次战役对一战有什么意义?(2分)
⑵图中的第一个 “战后格局”是指什么?在这种格局当中签署的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⑶时光飞逝,今年恰逢一战百年,那么此战的元凶是谁?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⑷当前形势下,中国作为政治大国,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⑸ 图中的“世界局势”是什么?其决定因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征是我军历史上最长距离的一次行军。其中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历时1年,途经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毛泽东指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
——节选《长征史料》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军队的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7月8日凌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奋起抗战。
——选自中学历史教学网
请回答:
⑴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并列举一个长征故事。
⑵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列举一位抗战英雄,你是怎样理解抗战精神的?
⑶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时间和根本原因。
读图说史
⑴图①机器号称是“引领时代”的成就,那它是由谁改良的?谁利用它研制了“旅行者号”?这次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⑵图②的发明者是谁?这项发明所使用的能源是什么?
⑶图③最早应用于哪场战争?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对此你有何感悟?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我眼中的法国》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理性的思想】
(1)请根据方框中的思想主张在横线上写出相应人物的名字。
(2)上述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革命的风采】
(3)下图邮票中的城市见证了法国1789年与1871年发生的哪两次革命?两次革命的性质有何不同?
【梦想的启航】
(4)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真诚希望,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中法梦’。”为实现“中法梦”,我国应该怎么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原动力。为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九年级(3)班同学决定创建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主题的网站,请你参加。
(1)小丽为网站选择了三幅图片,请你以图三为例完成图一、二的内容。
(2)网站主要由栏目和内容两部分组成,剩余部分请你写在相应的序号处。
(3)你对科学技术有何认识?请把它写在网页留言中与大家一起分享。
![]() 图一 时代 |
![]() 图二 时代 |
![]() 图三信息时代 |
|
栏目 |
① |
第二次科技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内容 |
哈格里夫斯与 珍妮纺纱机 |
④与电灯 |
计算机技术与“深蓝” |
②与蒸汽机 |
卡尔·本茨与⑤ |
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 |
|
史蒂芬孙与③ |
⑥与飞机 |
克隆技术与“多利” |
|
网页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