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日本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面对危机,俄、美和日本都采取了应对措施。阅读下列选自《全球通史》的材料,回答:
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
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到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1868年,天皇颁布一篇誓文,强调“破除旧习……求知识于世界”。 |
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 |
①材料一说的是哪个“法令”?为什么说它的实施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②材料二中的“一半自由”、“一半奴隶”分别指什么?表明林肯怎样的态度?这里最终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南北双方的矛盾?
③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④依据材料三说说天皇是如何“破除旧习,求知识于世界”的。除此以外天皇在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迈入近代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⑤上述措施表明了俄国和日本解决危机的共同方式是什么?
⑥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智慧,启迪未来。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说说这些大国崛起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开放探究题)学习过中国近代史后,有的同学认为我国目前的对外开放就是魏源《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御外国的侵略)的现代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海国图志》是一本什么书?
(2)魏源编《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反映了当时哪一类人的什么思想倾向?
(3)上述思想与严复译作的《天演论》里的思想有何不同?
(4)上述同学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反映的工程名称是什么?
(2)它的设计者是谁?
(3)在建造该工程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试举出设计者的一项创造性设计。
(4)从他身上你学到了哪些精神?
阅读下面材料:
“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
请回答:
(1)作者为什么要编写《海国图志》?
(2)《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什么?
(4)“师夷长技”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5)上述观点反映了当时中国什么人的思想?
根据“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在“商鞅变法”的六条主要措施中,最不受当时特权阶级奴隶主旧贵族欢迎的是哪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
(2)指出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
(3)商鞅变法由于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旧贵族的车裂之刑而死,但变法却使秦国富强起来,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也受到了守旧势力的种种阻拦,但孝文帝不顾一切进行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以上这两个事例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说说你的看法。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都江堰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