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因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资源丰富的国家陷入“资源诅咒”的事实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资源诅咒”启示我们要( )
①注重主观条件,改变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②坚持联系观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重视有利条件,加快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④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发展格局表明( )
| A.综合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 B.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
|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
| D.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不可能增强综合国力 |
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
水的喷泉。
( )
|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
|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
|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
| 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
|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
|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这说明 ( )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 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 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当前,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条件下,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已得到了相应的满足,而对精神文化生活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果我们不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来重视文化创新和文化建设,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空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就难以实现。因此,只有加大文化创新的力度,才能生产出深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不断满是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有力地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材料关于加大文化创新的力度的必要性的论述主要表明()
| A.只有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化 |
|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文化的创造者 |
| C.社会实践的发展对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
|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