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该日本记者目击的是( )
A.日军在旅顺对当地和平居民实行的野蛮大屠杀 |
B.八国联军在北京的骇人听闻罪行 |
C.日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
D.英美军舰炮轰南京制造的南京惨案 |
《论法的精神》:“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看做是一种宗教,其中没有一个流派的道义比斯多亚学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培养善人。”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斯多亚学派第一次()
A.将西欧人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
B.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
C.论证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
D.促成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1978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
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
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甲);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乙),题干中甲乙两处的内容很可能是()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
B.戊戌变法取代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
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
B.“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 |
C.“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
D.《离骚》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