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特点。(3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下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3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的滔滔雄辩,在巴黎和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五强控制的和会最终决定由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权益……
材料二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一中为什么顾维钧的“滔滔雄辩”依然改变不了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命运?”
“毒蝎”是美国对新中国的蔑称,这种称呼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外交方针是什么?
结合材料二、三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古往今来,一个个法律和民主政治文献搭建起人类前进的阶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到了春秋战国,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皇帝是帝国元首。……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摘自19世纪七十年代欧洲两部重要的宪法
材料一反映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态度?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中的两部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什么特征?结合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分析这两部宪法问世的共同原因。
以英、美为例,简要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从以上问题中,你有何认识和启示?

历史总是在调整和改革中不断发展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1921年夏天,23岁的他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81岁时他进入中国,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
材料二反映了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现象?
材料三 19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访问时,送给邓小平的礼物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本,而邓小平回赠了他中国刚刚上市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这一举动在当时及至后来成为极具象征意义的历史美谈。对此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评价中国未来的行动将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们的认识规律将被改变。
哈默的经历反映了当时苏中两国进行了怎样的政策调整?(4分)
材料二反映了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现象?
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如何认识基辛格所说的“人们的认识规律将被改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也随之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材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岳麓版新课标教材必修Ⅱ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岳麓版新课标教材必修Ⅱ
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
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罗斯福总统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发表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给予了罗斯福总统极高的评价。试结合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际形势,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给罗斯福这样高的评价。
1992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美国经济实行改革,使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财政赤字递减,经济增长加快,呈现繁荣景象。从罗斯福新政和克林顿改革取得的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16分)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材料二:“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哪种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所反映的生产方式与材料三、四的有什么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