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岁 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小舟
陆游
小舟无定处,随意泊江村。
云气分山叠,沙汀蹙浪痕。
宦途危虎尾,闲味美熊蹯。
高咏渊明句,吾将起九原①。
[注]①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此处指陶渊朗安葬的地方。颔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1)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幅怎样的景象?
(2)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际郑谷①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
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②潸然是偶然?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③。
【注】①郑谷:唐末著名诗人。②可得:哪能,怎么会。③浐川:即浐水,位于长安之东。
(1)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可得潸然是偶然”的感慨?
(2)请从炼字的角度品析颈联中“迷”或“送”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诗歌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做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