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游丹霞记 (清)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别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横皴,无直理——直理:竖直的纹理
B.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相见:看见它
C.崖张高幂吞覆之——高幂:高高的幕布
D.乃坐石磴而移足焉——石磴:即“石凳”

下列句子中能够体现丹霞山风景“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特点的一组是:(      )
①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   
②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
③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        
④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
⑤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
⑥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下列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去丹霞山路上写起,描述水道萦回在群山之中的迷离景况,为写丹霞山的奇险作为铺垫。
B.正式写丹霞时,作者使用细笔,渐渐写入,写山路、关隘、寺庙、群山之景,又通过梦“亦觉重”加以深化,饶有情趣。
C.文章第四段津津有味地写从原路下山时的心情,并总结了景物特点。作为文人,作者以“理旧书”喻下山,又从游山联想到写文章,颇有理趣。
D.文章末尾由游山的心得推广到读书上,指出名山大川被发现有早有晚,埋没的一定很多;知识无穷尽,未被探索理解的也很多,因此不能局限于前人之见,要勇于开拓。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
⑵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
⑶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少贫贱,以畚为业。猛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温默然无以酬之。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师曰:“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
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及坚位,以猛为中书侍郎。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坚谓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畚为业鬻:卖
B.及坚位僭:超越本分
C.猛下车,明法峻刑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课农桑,教以廉耻劝:规劝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王猛“细事不干其虑”“谨重严毅”的一组是()
①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②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③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④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⑤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⑥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猛见桓温时,一见面就谈时事,边捉虱子边谈,不拘小节,并指出桓温没有得到关中地区豪杰的原因是桓温没有渡过灞水到长安,老百姓没有看到桓温的心思。
B.徐统想招纳王猛为己用,而王猛胸怀大志,没有答应。苻坚听说王猛的名声后派人招来,两人一见如故,志趣十分相投。
C.王猛做了始平令后,鞭杀了老百姓上书状告的一名官吏,招来有司的弹劾。囚车把他押解到监狱后,由苻坚亲自审问。
D.王猛认为自己被信任,就应不辱君王之命,严明法制,明察好坏,把残暴势力消灭光。苻坚听后称赞了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
(2)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兵而西引:率领。
B.见王翦曰谢:道歉,谢罪
C.令秦王坐而疑我邪顾:回头看
D.李信果秦军辱:使……受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翦言不用,谢病不如善遇之
B.荆数挑战秦不出荆轲知事不就,倚柱
C.归老频阳若亡郑而有益
D.寡人不用将军计其无礼于晋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②唯大王更择贤将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
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⑥亲与士卒同食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把原文中画线的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2)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刘敬脱挽辂,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刘敬,刘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刘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积德累善十有余世。以此为天下之中也。今陛下起丰沛,大小之战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四塞以为固,卒然有,百万之众可具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汉七年,至晋阳,闻韩王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上怒,械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数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
太史公曰: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輓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有急:危急的情况
B.械敬广武系:羁押
C.数北边苦:痛苦、苦难
D.士卒于兵罢:通“疲”,疲惫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刘敬“智”的一组是()
①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②匿其壮士肥牛马
③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④计久远子孙为臣
⑤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⑥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经过洛阳时,摘下拉车子时所用的横木去见虞将军,请虞将军介绍自己见高祖。
B.刘敬向高祖说明定都关中的好处后,高祖虽有犹豫,但还是当天就西行去关中建都。
C.刘敬出使匈奴回来后认为不宜攻打匈奴。高祖不听,以至于被围白登七天后才脱险。
D.刘敬认为对匈奴不可以用武力制服,也不可以用仁德说服,必须用和亲来图谋长远。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答:
(2)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
答:
(3)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
答:

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 而 为 知 者 殆 而 已 矣 为 善 无 近 名 为 恶 无 近 刑 缘 督 以 为 经 可 以 保 身 可 以 全 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繇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秘书监卢渊上表,以为:“前代承平之主,未尝亲御六军,决胜行陈之间;岂非胜之不足为武,不胜有亏威望乎!昔魏武以弊卒一万破袁绍,谢玄以步兵三千摧苻秦,胜负之变,决于须臾,不在众寡也。”诏报曰:“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今谓之同轨则未然,比之懦劣则可耻,必若王者不当亲戎,则先王制革辂,何所施也?魏武之胜,盖由仗顺;苻氏之败,亦由失政;岂寡必能胜众,弱必能制强邪!”丁未,魏主讲武,命尚书李冲典武选。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久之乃解:消除,平息 B.谓之曰逆:违背
C.因人屏:使……退下 D.命尚书李冲武选典:主管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明魏主迁都洛阳决心的一组是
①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②群臣莫敢言
③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④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⑤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⑥任城,吾之子房也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主与群臣对卦象是否吉利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实质是因为对大举伐齐存在分歧。
B.魏主私下里向任城王征求意见,态度谦逊。魏主称任城王为子房的意思是夸赞他聪明能干,超出众人。
C.本文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位锐意改革、深谋远虑的君王形象。在同群臣的争辩中,也体现了魏主富有心计、善用谋略的特点。
D.魏主在谈论亲自参与军事的理由时,先分析承平之主不参与军事的原因,再联系现实,谈及应该参与军事的理由,最后对比感叹,强调寡不一定胜多的道理。语句工整,富有说服力。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
(2)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
(3)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