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人认为拿破伦叱咤风云是一代枭雄,但我认为他的过错是最主要的。拿破仑发动俄罗斯战争,使一百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西班牙战争,则使法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并且将战火烧遍了整个欧洲。到了1809年底,拿破仑占领别国领土的面积已经相当于法国本土的三倍多了,统治外国人口达7500万,这样沾满血腥的双手,爱好和平的你还会赞扬吗?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这是一个极为先进的政体。在大革命中,拿破仑的个人威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其权力欲望也不断膨胀,开始逆历史而为,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帝制,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且他还迎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使自己又拜倒在正统之前,这是一个真正地革命者应有的思想和做法吗?
他请罗马教皇来为自己加冕,无疑是为自己皇位的正统披上神圣的外衣。对于他的思想,他的举动,刚刚经历法国大革命洗礼的法国人民,会支持吗?法国大革命期间就颁布了《人权宣言》,其规定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这也是调动下层人民起来革命的动力,而拿破仑逆着人民的意愿,恢复贵族的统治,这完全背离了法国大革命的宗旨。
拿破仑逆着历史潮流,逆着人民意愿的行为,注定了他的失败。所以我说,拿破仑的一生是过大于功的一生。
---摘自《拿破仑之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作者认为拿破仑的“过错是最主要的”理由。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作者所指的拿破仑的过错选择其一进行评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
材料二: 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等级 |
等级名称 |
财产资格 |
分享的政治权利 |
第一等级 |
500斗级 |
年收入500麦斗以上 |
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
第二等级 |
骑士级 |
年收入达300麦斗 |
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 |
第三等级 |
双牛级 |
年收入达200麦斗 |
可以出任低级官职 |
第四等级 |
日佣级 |
年收入200麦斗以下 |
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
材料三: 当代有人评论说:梭伦改革对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该项措施主要解决哪一问题?
(2)梭伦曾经写诗描述他的改革措施:“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信息,谈谈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他是否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
(3)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法国1862年与比利时和德意志建立了关税同盟,1863年与意大利……1867年与葡萄牙分别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英国也与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德意志关税同盟缔结条约。
——摘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率(单位%)
国家 |
1926年 |
1931年 |
英国 |
4 |
10.0(1932年) |
法国 |
12 |
38.0 |
德国 |
12 |
40.7 |
美国 |
20 |
53.0 |
日本 |
16 |
24.0 |
——摘自(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示大变革》
材料三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单位:%)
国家 |
20世纪50年代 |
20世纪60年代 |
英国 |
2.8 |
2.9 |
法国 |
4.5 |
5.7 |
联邦德国 |
7.9 |
4.4 |
美国 |
3.3 |
4.3 |
日本 |
9.1 |
10.5 |
意大利 |
5.6 |
5.3 |
加拿大 |
3.9 |
5.6 |
——摘自《纽约时报》(2009年1月24日)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材料五2008年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投资银行巨人,曾经位居华尔街“五大投行”第4位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由此引发的华尔街风暴迅即席卷全球。这幅漫画名为《指挥有误》,是美国人斯格里所作。画中人物为著名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摘自2008年10月30日《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的历史现象。
(2)有学者把1929~1939年这十年的国际局势的特点概括为“走向战争”。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一观点。20世纪40年代后期,这一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决?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新经济”的发展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5)根据材料五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格林斯潘奉行的经济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关报告统计表
1871~1873年 |
1891~1893年 |
|
茶叶 |
1 022 159 公担 |
1 055 064公担 |
蚕丝 |
37 529公担 |
59 946公担 |
大豆 |
57 506 公担 |
760 522公担 |
棉花 |
8 486 公担 |
290 417 公担 |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光绪十四年(1888年),产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局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因。”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劓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材料四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五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五十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至1919“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的主要原因。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落《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型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1)材料一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2)归纳材料二指出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4)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的觉查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竞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在一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州去作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半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
(2)据材料概括一战“华工兵团”的特点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