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资源以及环境。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如下图),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结构中去寻找出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为什么会面临三重困境。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为实现科学立法,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修改后的《立法法》。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1)简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分析公民应该怎样参与和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诞生于改革之中,与改革相生相伴。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改革依然面临很多难题,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无论发达成员还是发展中成员,都要做好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备。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改革是为了人民,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我们深信,对于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对那些真正的改革者,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材料二:李克强:“如果说,前30年,我们更多的是靠勤劳的话,再往后走,我们更多的应该靠智慧,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果有1、2亿人能够去创业、创新的话,将会给我们整个经济结构带来巨大的变化。可以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发动机、新引擎。当然,创业创新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1)运用发展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改革之路从无坦途”。
(2)用发展和联系的知识回答,假如你是一个创业者,你将如何对待创业中可能遭受的失败和挫折。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的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有人从历史发展中得出结论:“建设法治中国,我们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理由。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刭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2)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国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阐明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会议指出:我国当前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端人才、顶尖人才数量仍然不足,创新的环境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面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不能再做被动的“追赶者”,而应成为同场竞技的“并行者”,甚至是充满自信的“领跑者”。
材料二:罪刑法定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对我国现行《刑法》作出修改,以解决当前司法实践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适应预防和惩治犯罪的需要,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更强调维护执法司法权威,坚持罪行法定原则。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创新的依据,并说明我国应如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既要修改《刑法》又要坚持罪行法定原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