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 A |
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
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
| B |
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
当时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成果 |
| C |
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
开启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
| D |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明引发了发电机、无线电的发明 |
促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
“他将整个帝国分为36个地方行政单位,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和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从而避免在他之前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战乱,保证了帝国的统一(尽管这种局面因其暴虐统治而很快被打破)。……这种体制被中国历代所沿用”。材料中“帝国”指的是
| A.秦 | B.汉 | C.唐 | D.明 |
据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
| A.编户制 | B.均田令 | C.租庸调制 | D.征役制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 B.社会现实 |
| C.人与社会的和谐 | D.人的生命 |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
| B.人堆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
|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
|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
《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实现中央集权 |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
|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