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日本投降前夕,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的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美国要单独占领日本
B.美国企图称霸东亚
C.美国反对苏联实行分区占领,以维护日本的领土完整,不像德国那样的分裂
D.美苏在处理战后日本问题上产生分歧

促使美苏对外争霸攻守态势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中国的关系如何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双方力量对比

A.战略优势在美国 B.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了美国
C.双方力量势均力敌 D.苏联军事实力大于美国

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回答5—10题。
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的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一个国家只能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事实最终证明了罗斯福的论断?

A.法国 B.英国 C.波兰 D.西班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

二战期间,各大战场发生转折的先后顺序应为
①苏德战场 ②北非战场 ③太平洋战场 ④中国战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类似的总战略是

A.美国对德日宣战 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
C.美英愿意帮助苏联 D.所有反法西斯的国家结成联盟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并用于实战,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烧火箭用于空袭英国,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这说明

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B.二战客观上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C.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
D.科技新发明都是从研制新式武器开始的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相似表现有 ①曾以“中立”地位大发战争财 ②为捞取战利品而决定参战 ③美国参战更加说明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 ④美国参战加速了战争结束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从1921年开始,新经济政策开始逐步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据此回答1—4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的“特殊历史条件”包括
①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②俄国处在帝国主义战争状态
③俄国的相对落后贫困
④巩固苏维埃政权是最重要的任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之所以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是由于

A.俄国物质文明极端发达
B.取消市场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
C.实行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D.最大限度的集中财力、物力,按需分配

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允许资本家兴办中小企业
C.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有人称新经济政策上“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仅是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③只看到政策引起的直接的、表面的变化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