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范锦伟距离高考四个月的时候,父母的病逝让他不得不“放弃”学业,扛起父亲欠下的债务,外出打工。在辍学5年打工还清十几万月的债务后,他又重拾课本,仅复习4个月就考入天津师范大学。如今,刚上大二的他一边读书一边打工,负担妹妹的生活费和学费。尽管如此,他依然乐观的说:“追逐梦想是每个人拥有的权利,不要因为困难而放弃。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梦想一定会实现。”
(1)从范锦伟身上体现了自强品质,这种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2)范锦伟的故事引人深思: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不能战胜自己的弱点。请你反省自身,看看自己都有哪些弱点?
(3)人生要自强,你认为应如何培养自强品质?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2014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
材料二:2013年9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薄熙来犯受贿罪、犯贪污罪、犯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薄熙来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为什么?

张童少年失去父母,成了一名孤儿,家庭生活极其困难,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随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因表现出色,多次受到上级表扬。退役后,他当了个体户,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第二年就被税务部门评为“先进个体经营户”。后来,他又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他的举动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并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为什么必须履行义务?
(2)我们怎样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李东是一名初中三年级学生,一天在街上遇到一帮小混混在敲诈一名小学生,李东想:这不关我的事情,还是少惹闲事。
(1)你认为李东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2)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维护正义的公民?

材料一:下图是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扫黄打非·净网20l4”专项行动的有关事项:

材料二: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环境保护法》修订案草案,新《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明确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任何人破坏环境,都要依法承担责任;某电镀加工厂厂长徐某,在明知工厂废水有毒的情况下,直接将废水排放到厂外的土地上,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被告人徐某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一万元。
材料三:在治理国家问题上,道德和法律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道德对法律说:“我调整的范围比你广,社会上的大小事情我都管得着,治理国家非我莫属。”法律反驳道:“我的约束力比你强,社会上每个人都得归我管,在国家的治理中我才最重要。”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一,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的意义。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的?
(3)有人认为,只要有了道德,就能够治理好国家。请你结合材料三,运用“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下面是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张杨在2014年“五一”放假期间的一些生活片段:
5月1日,爸爸妈妈带我去游隐水洞、陆水湖,一天都觉得心旷神怡。
5月2日,上午在小区里散步时,发现两个大人在打架,我上去想拉开他们,结果挨了两拳。回家后,妈妈既表扬又批评了我,还给我讲了未成年人维护正义的方法。
下午我先到附近游戏厅玩游戏,后来和同学一起打麻将。虽筋疲力尽,但觉得非常刺激。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分清是非”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指出张杨同学生活片段中的庸俗情趣,同时请你就青少年应该如何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给张杨同学提两条建议。
(2)张扬同学这样的未成年人应该如何维护正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