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        形式储存。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固定的太阳能,总能量大小是            kJ/m2.y。
(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4)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和大型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                         
(5)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需要科学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程度,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   ______,同时为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与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当____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生成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排异反应而脱落,这是________细胞所起的作用。
(3)如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

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_______;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

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图甲表示乙烯促进离层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的过程,酶X能够水解离层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图乙表示叶柄离层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请回答。

①与乙烯上述作用类似的植物激素是
②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已知生长素在叶柄内是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进行极性运输,通过对上图分析,该运输过程对乙烯的合成有作用。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填“180°≥α>0°”、“180°≥α≥90°”或“90°≥α>0°”)。
②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3)下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分别表示根近地侧和茎的远地侧的是____________。

(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科研人员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果蝇卷翅基因A是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杂合卷翅果蝇的体细胞中2号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相同/不相同),位于该对染色体上决定不同性状基因的传递(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推测在随机交配的果蝇群体中,卷翅基因的频率会逐代
(3)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下图。

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上升/下降/不变)。
(4)欲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
P“平衡致死系”果蝇(♀)×待检野生型果蝇(♂)

F1选出卷翅果蝇 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2
①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②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刺激,从而使其分泌,经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表明机体通过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表明机体还可通过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下表。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表明调节胰液分泌的两种方式具有作用。

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I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II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5min后
65
65
III
10min后
50
25
IV
15min后
40
0

(1)第I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____75mV(填低或高)。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II、III、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可多选)。
a.降糖药 b.麻醉药c.镇痛剂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