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创立94周年。某同学计划以“风雨九十四年”为主题,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请回答:
(1) 请根据图片信息,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图片所示的会议名称。
(2)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奇迹”。哪个经济特区被外国人誉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4)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下列是一组反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图片,请仔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将图中资料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内。属于洋务运动的是();属于戊戌变法的是();属于辛亥革命的是();属于新文化运动的是()。
材料二:今年是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近60多年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的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我们说的中国梦,就是这个民族夙愿的生动表述。
——摘自《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120年前,台湾是由哪个条约被谁侵占?
(3)中华民族国力孱弱,主要是由于当时的中国政府实行了哪一政策导致的?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中国梦的主要内容。
近一百年来的国际关系,既有团结合作,也有针锋相对的对峙,还有血流成河的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有关“国际关系”主题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既战后和平制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确立这一“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为美国侵略中国提供方便的条约是什么?
材料二: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前一场“战争”中,为打败反动势力,你认为各国团结合作的典范是什么?(2分)后一场“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凤凰卫视评论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国际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材料三“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邓小平1989年会见尼克松时的谈话
材料四3月31日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申请截止日期。目前,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30个,另外还有十几个国家已经正式提出申请。外媒分析称,亚投行已成为一个“风向标”,表明了中国………受到世界关注。
(1)请你给材料一的图一和图二起一个共同的名字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清末时,“倭寇”对中国发动了什么侵略战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回答,1972年,中美结束“敌对”关系的事件是什么?除中美结束“敌对”外,20世纪70年代我国还取得哪些外交成就?
(4)从加入APEC、WTO到倡导成立丝路基金、亚投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结合材料四,谈谈你的认识。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三幅图所代表的工业革命分别是什么?它们把人类分别带入什么时代?
材料二 2014年6月2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会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接受媒体和公众的公开监督。重点鼓励高水平科学发明,强化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和原创性发明成果。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内容,为追赶国际尖端科学技术,我国提出了什么计划及制定了怎样的战略?
材料三
(3)请你结合材料三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说说人类在利用科技成果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4)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为地球大家庭的健康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时间表和具体目标,并对改革路径和操作方法做了系统性的顶层设计,这标志着户籍制度的新一轮深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其实,中外历史上,和户籍制度有关的改革很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并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缓慢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而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世袭的将军手里,天皇只是傀儡。农民生活悲惨,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而幕府引狼入室,遭到美、英、法、俄等国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更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愤怒。
(2)近代史上为了摆脱困境,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什么改革?这两场改革有何共同作用?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哪次政治运动也对这种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材料三 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地认为,这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二册》
(3)材料三中,罗斯福这场“试验”的特点是什么?试验中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材料四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摘自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4)材料四中所说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是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青年学生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