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时间表和具体目标,并对改革路径和操作方法做了系统性的顶层设计,这标志着户籍制度的新一轮深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其实,中外历史上,和户籍制度有关的改革很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并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缓慢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而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世袭的将军手里,天皇只是傀儡。农民生活悲惨,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而幕府引狼入室,遭到美、英、法、俄等国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更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愤怒。
(2)近代史上为了摆脱困境,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什么改革?这两场改革有何共同作用?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哪次政治运动也对这种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材料三    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地认为,这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二册》
(3)材料三中,罗斯福这场“试验”的特点是什么?试验中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材料四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自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4)材料四中所说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是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青年学生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北方民族大融合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建国后粮食总产量年度统计数据(单位:亿吨)





亿吨




材料四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之后的4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4个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是我国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的主要政策。这次土改主要改变了什么?
⑵据材料二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是指什么?
⑶分析材料三中1957年至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⑷分析材料三中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⑸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⑹你能从新中国对农业的历次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一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摘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3年3月1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三“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我们建立起具有中国自己特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中国与新中国的国家地位有什么不同?
⑵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各是什么?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了实现奋斗目标,我国对外开放掀起了新的大潮,请举出其典型表现。
⑶材料二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
⑷材料三中提及“我们建立起具有中国自己特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1分)
⑸材料三中提及“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你知道我国改革开放距今有多少年了吗?(1分)
⑹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读图简答

⑴请你写出上图中A、B、C字母所代表的经济特区名称。
⑵经济特区的创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你知道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什么作用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其指导思想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共“七大”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共“十五大”又把什么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7年8月1日,朱德作为起义领导人之一,负责消灭城里国民学军官教育团和公安局里的警察……同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起义……后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归纳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事件?材料显示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材料二我国对内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2)第一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什么?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怎样的改革目标使得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在这一探索过程,我们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中共对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共同之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