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主导经济发展的变迁和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当英镑以势不可当的力量崛起,并在货币争锋中独占鳌头时,英国被改变,世界的格局也被改变。
——摘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以及世界格局是如何“被改变”的?(4分)
材料二 1887、1920和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1887年 |
1920年 |
1936年 |
|||
名称 |
总额 |
名称 |
总额 |
名称 |
总额 |
票号 |
3.29 |
银行 |
9.11 |
银行 |
72.76 |
钱庄 |
2.8 |
钱庄 |
1.6 |
信托公司 |
0.22 |
典当 |
3 |
典当 |
1.5 |
储蓄会 |
1.45 |
|
|
|
|
保险公司 |
0.63 |
|
|
|
|
钱庄银号 |
5 |
|
|
|
|
典当 |
2 |
合计 |
9.09 |
|
12.21 |
|
82.06 |
——据燕红忠《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哪些特点?(2分)简述1936年我国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
——《经济发展史》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如果中国经济不出现致命的差错,人民币在未来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中的格局中必将成为主导货币之一……即使新金融秩序创造出新的基准‘世界货币’,人民币与美元也必将成为两大核心货币。”
(4)你是否赞同人民币未来能够成为“世界货币”的预测?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于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俄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它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有何矛盾之处?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有何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
(4)依据材料四推断农奴与地主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四反映出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时间 |
国家 |
新科学技术 |
时间 |
国家 |
新科学技术 |
1945 |
美国 |
原子弹爆炸 |
1969 |
美国 |
“阿波罗11号”登月 |
1946 |
美国 |
电子计算机诞生 |
1972 |
美国 |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
1947 |
美国 |
晶体管问世 |
1977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
|
1954 |
苏联 |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
1981 |
美国 |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
1957 |
苏联 |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
1997 |
英国 |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
1960 |
美国 |
激光器出现 |
1999 |
美国 |
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
回答:
(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分别是指什么国家?这些科技成果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在哪个国家?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分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图1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呆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2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著名思想家的言论: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请回答:(1)材料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材料二中从图1到图2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精神的新发展。
(4)谈谈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制度下, 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三“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毛泽东)。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四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生育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和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3)材料四中,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家庭关系、政策角度分析其成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初的山西大同,宣府为重镇,于是山西商人以“极临边境”优势……便捷足先登,纷纷进入北方边镇市场。明人章悉说:“圣祖以边城险远,兵怕不克,而粮运劳费,乃命商人输粟边仓,……商人喜得厚利,乐输边饷。”
材料二明初山西的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省的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
材料三明代山西商人范世达“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四“中国晋商多于各省设立汇兑庄,……每一字号岁盈不下数十万。”19世纪中期以后,洋商在通商口岸开设了很多银行,“晋商之利,稍为所夺……”。
--摘编自《晋商兴衰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晋商兴起的原因。
(2)材料二、三说明山西的民风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并由此分析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4)参照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