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主导经济发展的变迁和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当英镑以势不可当的力量崛起,并在货币争锋中独占鳌头时,英国被改变,世界的格局也被改变。
——摘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以及世界格局是如何“被改变”的?(4分)
材料二 1887、1920和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1887年 |
1920年 |
1936年 |
|||
名称 |
总额 |
名称 |
总额 |
名称 |
总额 |
票号 |
3.29 |
银行 |
9.11 |
银行 |
72.76 |
钱庄 |
2.8 |
钱庄 |
1.6 |
信托公司 |
0.22 |
典当 |
3 |
典当 |
1.5 |
储蓄会 |
1.45 |
|
|
|
|
保险公司 |
0.63 |
|
|
|
|
钱庄银号 |
5 |
|
|
|
|
典当 |
2 |
合计 |
9.09 |
|
12.21 |
|
82.06 |
——据燕红忠《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哪些特点?(2分)简述1936年我国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
——《经济发展史》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如果中国经济不出现致命的差错,人民币在未来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中的格局中必将成为主导货币之一……即使新金融秩序创造出新的基准‘世界货币’,人民币与美元也必将成为两大核心货币。”
(4)你是否赞同人民币未来能够成为“世界货币”的预测?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材料一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抗战爆发后,教育界内部也围绕着如何制定新的“战时教育方针”而展开了论战。主流的意见是……学科要调整,以军事课为主;教育对象也要调整,须“以民众为对象”,“高中以上学校与战事无关者,应予以改组或即停办”。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俊升认为教育是百年大计,只可因战争做若干临时调整,而不能全盘改弦更张。胡适向蒋介石进言:“国防教育不是非常时期的教育,是常态教育。”陈诚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其高度赞成学校内迁,将学生誉为国宝,鼓励他们于国家危难之际努力完成学业,因为十年之后,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1939年3月,蒋氏在重庆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说道:“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该看到战后。”
——据《抗战期间的中国教育奇迹》
材料三 1977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同志亲自召集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征求大家对当务之急问题的意见,即“科学研究怎样才能搞得更快更好些,教育怎样才能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适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邓小平把招生与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得更为透彻。他说:“在人才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人才。”他进而说:“我们的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邓小平同志身体力行,关心招生,并将其作为大事来抓;同时把招生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放到同等重要地位来看待,足以见其对国家民族复兴的深谋远虑,百年树人的远见卓识。
——摘编自《全面领会理论,科学对待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改革案》颁布的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抗战爆发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10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和材料二中教育方针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在推动教育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史论结合)。(9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唐甄生活在明末清初,国内正在逐渐的形成市场经济的气候,新型的人文主义思想,也在潜移默化的形成,唐甄成为经世致用之学的积极倡导者。
他认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唐甄指出“君之无道也多矣,民之不乐其生也久矣,民之不乐其生,源于君之无道。”
唐甄指出,遍布四海的贪官污吏,不仅不去推行贤明君主的善政,而且日夜猎取天下民众的财富。“虽田园荒芜,庐舍倾倒,而不一顾也;虽父兄冻饿,子弟死亡,而莫之恤也”。 “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唐甄深刻地认识到,无道君主的专制统治,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导致了国家社会的动乱和四海民众的穷困,然其最终根源,则在于自秦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制度。唐甄提出了抑君之尊的政治主张。他提出,“天子之尊,非天地大神也,皆人也。”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甄猛烈批判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唐甄批判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下图是1945年以来,德国版图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版图变化的原因。(9分)
(2)谈谈你对德国版图变化的认识。(6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建立民国,主权在民,这四万万人民就是我们的皇帝,帝民之说,由此而来。这四万万皇帝,一来幼稚,二来不能亲政。我们革命党既以武力扫除残暴,拯救得皇帝于水火之中,保卫而训育之,则民国的根基巩固,帝民也永赖万世无疆之休。
——居正《中华革命党时代的回忆》
材料二训政之说,尤为失当。此属君政时代之口吻,不图党人袭而用之,以临吾民。试问政为何物?尚待于训耶!民主政治,以人民自治为极则,人民不能自治,或不予以自治机会,专靠官僚为之代治,并且为之教训,此种官僚政治,文告政治,中国行之数千年,而未有长足之进步。国民党人有何法宝,以善其后耶?徒使人民不得自治机会,而大小官僚,反得藉训政之谬说,阻碍民治之进行。
——《陈炯明集》下卷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观点。
(2)指出材料一、二的分歧所在,并分析材料二观点的可取之处。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例,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 ……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 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