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大豆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
田鼠 |
鼬 |
||||
固定的 太阳能 |
摄入量 |
同化量 |
呼吸量 |
摄入量 |
同化量 |
呼吸量 |
2.45×1011 |
1.05×109 |
7.50×108 |
7.15×108 |
2.44×107 |
2.25×107 |
2.18×107 |
①能量从植物传递到田鼠的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点)。
②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部分田鼠能主动逃避陷阱,这样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对捕获的田鼠进行性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其性比例____________(有利/不利)于种群增长。
③田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除了流入下一级外,还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④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猛禽除了捕鼠外也会捕食鼬,猛禽属于第______________营养级,请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检测CO2的产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是,而检测酒精可选用试剂。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液为,研磨绿叶时,加入有助于研磨充分,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
(3)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制片。龙胆紫属于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
为获得棉纤维既长又多的优质棉花植株,研究者对棉花植株中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研究。
(1)在研究中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明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2)图12所示棉花植株①、②、③三个部位中,生长素合成旺盛的部位是_______,生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___。
(3)研究者比较了棉纤维将要从棉花胚珠上发生时,无纤维棉花、普通棉花和优质棉花胚珠表皮细胞中生长素的含量,结果如图13。从图中信息可知,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的关系是___________。
(4)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得到结果如表1,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
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____;乙组____;丙组____;丁组____。
(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
(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
(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____。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用具:略
实验步骤:取两只身体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任何处理;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以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将室内温度调为0度,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测结果与结论: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指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
(4)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以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由此可见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调节。
如图是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抑制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完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2)下列能正确表示刺激轴突l后,神经元3膜电位变化的情况是( )。
(3)图甲中有个突触,①所指结构名称是。在③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
(4)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的膜内电位变化图。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mv、与A情况比较,B种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导致(离子进出膜的量)相对减少,使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