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物学说法正确的是
| A.突变能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
| B.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通过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
| C.人体细胞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 |
| D.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可选用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 |
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 |
|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 Na十通道大量开放 |
|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
|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 |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选择和纯化可以获得细胞株 |
| B.动物细胞培养基添加胰岛素的目的是调节血糖浓度 |
| C.定期更换培养液的原因只是为了给动物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
| D.胚胎干细胞培养时,加滋养层是为了抑制胚胎干细胞分化 |
据研究,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原因是
| A.青霉素在葡萄球菌内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 |
| 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
| C.葡萄球菌的定向突变提高了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
| D.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 |
下图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是
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细胞,它们只有接受了足量的神经生长因子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它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细胞将不再分裂 |
| B.存活的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可建立突触结构 |
| C.神经细胞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编程性死亡 |
| D.只有在胚胎发育时期神经细胞才会发生凋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