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廖有方
(唐)范摅
廖有方,元和乙未岁,下第游蜀。至宝鸡西,适公馆,忽闻呻吟之声,潜听而微惙也。乃于间室之内,见一贫病儿郎,问其疾苦行止,强对曰:“辛勤数,未遇知音。”眄睐叩头,久而复语,唯以残骸相托,余不能言。拟求救疗,是人俄忽而逝。遂贱鬻所乘鞍马村豪,备棺瘗之,恨不知其姓字。苟为金门同人,归歧凄断。复为铭曰:“嗟君殁世委空囊,几度劳心翰墨场。半面为君申一恸,不知何处是家乡。”
后,廖君自西蜀回,取东川路,至灵龛驿。驿将迎归私第,及见其妻,素衣,再拜呜咽,情不可。徘徊设辞,有同亲懿淹留半月,仆马皆饫,掇熊虎之珍,极宾主之分。有方不测何缘,悚惕尤甚。临别,其妻又悲啼,赠赆缯锦一驮,其价值数百千。驿将曰:“郎君今春所葬胡绾秀才,即某妻室之季兄也。”始知亡者姓字,复叙平生之吊,所遗之物,终不纳焉。少妇及夫坚意拜上。有方又曰:“仆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当兹厚惠。”遂促辔而前。驿将奔骑而送复逾一驿尚未分离廖君不顾其物驿将执袂各恨东西物弃于林野
乡老以义事申州,州将以表奏朝廷。文武宰寮,愿识有方,共为导引。明年,李逢吉举,有方及第,改名游卿。声动华夷,皇唐之义士也。其主驿戴克勤,堂牒本道节度,甄升至于极职。克勤名义,廖君同远焉。
【注】①瘗(yì):掩埋。②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③亲懿:至亲。
对下列句了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辛勤数,未遇知音举:被举荐。
B.再拜呜咽,情不可任:承受。
C.淹留半月,仆马皆饫淹留:羁留,逗留。
D.李逢吉举,有方及第知:主持,执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问其疾苦行止,强对曰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B.遂贱鬻所乘鞍马村豪不拘于时,学
C.物弃于林野今君亡赵走燕
D.克勤名义,廖君同远焉亦知水月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廖有方侠肝义胆,仁者襟怀,济人于苦厄而不受回报,他的义举为时人所称道。
B.戴克勤因为廖有方为自己妻子的长兄胡绾料理后事,而对廖有方及其仆人盛情相待。
C.灵龛驿将一家重情重义,知恩图报,戴克勤的德行也获得了朝廷的肯定,被提拔为驿站最高长官。
D.本文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表现了主人公廖有方的义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社会对情义的推重。

用“/”给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驿 将 奔 骑 而 送 复 逾 一 驿 尚 未 分 离 廖 君 不 顾 其 物 驿 将 执 袂 各 恨 东 西 物
乃 弃 于 林 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久而复语,唯以残骸相托,余不能言。
(2)仆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当兹厚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文段(二)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出人也远矣出:超过
B.苏子愀然,正襟危坐愀然:忧愁凄凉的样子
C.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D.士大夫之族族:家族

下列加点字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知东方之既白
B.渺沧海之一粟
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D.耳得之而为声

从句式特征看,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用现代汉语翻下列句子。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古诗文阅读。(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父母,顾妻子顾:顾念 B.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分:分界
C.恨私心有所不尽恨:遗憾 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表:表扬

句式与“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不相同的一项()

A.是以见放    B.重为乡党所笑
C.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D.见笑于大方之家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②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
③思垂空文以自见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谈到李斯等人虽身至王侯将相,刑罚加身却也难逃受辱的境地。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作者把人对生死的态度分成三种即顾念父母妻子,“激于义理者不然”,含垢忍辱完成事业。
D.文中谈到士大夫应该在受辱之前为守气节而死,不能到了身受鞭杖的时候才想到死。据此可推断司马迁在受刑后为自己没有及早守节而死可能后悔过。

.翻译下列句子。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2分)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免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
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①有远量,弱冠俦类②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③当问从吏。”亮以麈尾④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注] ①冲默:襟怀淡薄,语言简默。②俦(chóu)类:同伴。③传(zhuàn):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④麈(zhǔ)尾:拂尘尾。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诸从事既去去:到、往
B.人无能间间:离间
C.辟君部庐陵从事从事:指办事、治事
D.适逢君过适:刚才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B.以麈尾掩口而笑以其无礼于晋
C.子孙家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D.使问君之从者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B.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C.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D.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翻译下列句子。
(1)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
(2)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
(3)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虚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节选自《续古今传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不延首目送之延:邀请
B.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寻:不久
C.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公主为妻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令:美好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君虚“有器度”的一组是()
①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④李君虚惧而奉旨。
⑤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君虚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李君虚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李君虚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李君虚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李君虚,由此可见皇帝对李君虚很器重。
D.李君虚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李君虚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李君虚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麞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春水生,淮水暴长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军尽殪。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魏将)杨大眼于西岸烧营,英自东岸弃城走。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为之不流。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四十余里,伏尸相枕。义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马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生擒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岳,牛马驴骡,不可胜计。景宗乃搜军所得生口万余人,马千匹,遣献捷。
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卒:最终
B.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克:攻占
C.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枕藉:交错的躺在一起
D.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蹑:追击

下面五句话中全部表现曹景宗技能超群、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①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 ②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
③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④击魏洲上军尽殪 ⑤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
⑥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①②⑥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宗年少时不仅擅长骑马射箭,而且酷爱读书,有远大的志向,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像穰苴、乐毅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B.在马圈之战中,景宗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中山王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战后论功却被陈显达排到了后面,景宗毫无怨言,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显达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C.在增援徐州刺史昌义之的战役中,景宗采用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俘虏五万多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
D.武帝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武帝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公卿无所推,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