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 V,小灯泡标有“3.8 V”的字样。
(1)小明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其中有一条导线连接错误,请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
(2)电路修改正确后,小明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在获得第1组数据后,为完成上述实验,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应逐渐 (选填“增大”或“减小”)。
| 实验序号 |
电压/V |
电流/A |
电阻/Ω |
| ① |
3.8 |
0.38 |
|
| ② |
3.0 |
0.34 |
|
| ③ |
2.0 |
0.28 |
|
| ④ |
1.0 |
0.08 |
|
(3)由计算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
(4)结合已有的知识对小明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知第 (填序号)组数据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 。
小丽为小明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甲、乙两个区域后,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两部分。小丽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浸没着一支蜡烛A,并在乙区域挡板后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准备就绪后,小丽请小明坐在乙区域一侧的某点P(如图所示),并迅速将乙区域已准备好的蜡烛B点燃,在小丽一只手麻利地在小明眼前绕过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当小明沿着小丽的手指望向蜡烛A时,奇迹出现了: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了!
请根据光学知识判定:小丽是怎样选取和放置蜡烛的?
(1)[选取蜡烛] 使蜡烛A、B满足的条件
[确定位置]在蜡烛A的位置确定后,不借助刻度尺如何确定蜡烛B的位置?
(2)请你依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解释,小丽悄悄地将挡板拉开的目的: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3)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A和B分别是甲乙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图C是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a图线所选择的装置应
是(选填“A”或“B”).
(2)图D是他们观察水沸腾(前/时)实验中出现的情景.
(3)现有丙丁两组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E所示.问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
(4)当温接近90℃时,丙丁两组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在下面的小方格纸上画出的图象.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温度/℃ |
85 |
87 |
89 |
92 |
94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5)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 )
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当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º,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
(1)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 实验序号 |
入射光线 |
入射角α |
反射角β |
| 1 |
AO |
50º |
|
| 2 |
CO |
40º |
|
| 3 |
EO |
20º |
(2)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萘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采取水浴法使萘受热均匀,本实验还采取了其他三种方法使萘受热均匀,结合装置图说出其中一条措施:。
(3)加热一段时间后, 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 “白气”是(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和小水滴 C、萘蒸气
(4)据上面图象可知萘熔化持续分钟,萘是(填“晶体”、“非晶体”)理由是。
(5)请为这次实验设计一张合理的记录数据及现象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