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观察下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1870—1900年的世界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 年 份 |
全世界 |
欧洲 |
美洲 |
亚洲 |
非洲 |
澳洲 |
| 1870年 |
210 |
105 |
93 |
8 |
2 |
2 |
| 1880年 |
372 |
169 |
175 |
16 |
5 |
8 |
| 1890年 |
617 |
224 |
331 |
34 |
9 |
19 |
| 1900年 |
760 |
284 |
402 |
60 |
20 |
24 |
①18世纪后期,世界各地铁路发展不均衡
②世界市场的形成,把先进的科技带入亚、非、拉国家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交通的兴起
④欧洲、美洲地区内部贸易不断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 |
|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 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 |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 |
|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
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
|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
|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
|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
| A.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
| 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
| 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 |
| 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